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次韵子益秋怀集句》。全诗以秋景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之道的追求。
首句“春草秋更绿”,描绘了秋天草木虽凋零,但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暗喻生命的顽强与不息。接着,“能得几时好?”一句直接点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忧虑。随后,“人生非金石”和“坐愁红颜老”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岁月无情的深刻认识,引发读者对人生短暂的共鸣。
“振衣千仞冈,木落雁飞早”两句,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在高耸的山冈上振衣而起,木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情景,展现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象。接下来,“无营地转幽,逐动自纷扰”则揭示了人在世俗中的困扰与挣扎,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的重要性。
“时哉不我与,全身以为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自身健康的珍视,暗示了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健康。最后,“不是傲当时,用拙存吾道”表明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其人格的独立与高尚。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