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昌平学宫旁刘谏议祠的景致与氛围,以及诗人严嵩对往昔在祠中停留、祭祀的经历的回忆。首句“瀛馆虚尘榻”以“瀛馆”象征学宫的清幽与庄严,空置的“尘榻”则暗示了历史的沉淀与过往的荣光。接着,“香灯伴古祠”一句,通过“香灯”与“古祠”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充满历史韵味的场景。
“衣冠秋祀到,风节里贤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祭祀活动与对先贤的缅怀结合,表达了对道德风范和高尚人格的敬仰。接下来,“堂近栖鸾树,泉分采藻池”描绘了学宫周边自然环境的优美,以及与之相映成趣的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俊僚来衮衮,仍续旧题诗”则展现了学宫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活力与延续性,俊才云集,不仅参与祭祀活动,还留下诗篇,延续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整首诗通过对学宫及其附属建筑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与文化传统的颂扬,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知识、道德的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