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再赠德涵

浮岚冒晴巘,惊风振华林。

枉节回峻坂,高舆出遥岑。

层丘既窈窕,郁木亦萧森。

君子荐芳酌,昭言开素襟。

忧时富危论,探道生遐心。

悲帝苍梧遥,吊屈湘水深。

嗟余秉幽尚,及兹成滞淫。

徒拟孙公啸,犹带钟生音。

事变靡常涂,达机古所钦。

陶令耻折腰,三叹归来吟。

栖栖兹倦游,邈矣行抽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浮岚冒晴巘,惊风振华林”描绘了山峦间轻雾缭绕,晴空下微风吹拂着繁茂的树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枉节回峻坂,高舆出遥岑”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追求,如同弯曲的道路和攀登高山,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层丘既窈窕,郁木亦萧森”进一步描绘了山丘的幽静与树木的茂密,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接下来“君子荐芳酌,昭言开素襟”表现了君子以酒会友,坦诚交流的情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

“忧时富危论,探道生遐心”则展示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忧虑和对真理的探索,体现了其深沉的思考和远大的志向。“悲帝苍梧遥,吊屈湘水深”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缅怀和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嗟余秉幽尚,及兹成滞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和处境的反思,以及对当前状态的无奈。“徒拟孙公啸,犹带钟生音”借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最后,“事变靡常涂,达机古所钦”强调了世事变化无常,但追求真理和智慧是古今共通的价值。“陶令耻折腰,三叹归来吟”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栖栖兹倦游,邈矣行抽簪”则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总结,表达了想要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孟望之入试院奉怀一首

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

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

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

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

昔者与子别,怅怅天一隅。

今来不尽欢,枉作同城居。

搦管隔文囿,浃旬兴颇孤。

泛舸酌霞酿,迟尔鹊山湖。

形式: 古风

杂兴

寒城迷夕眺,奔云带梁越。

昔人湖海踪,已随年代没。

萋萋泾渭春,王孙草仍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登石头城怀古

晨升石城峦,南临旧京甸。

流云切高甍,清江展朋宴。

佳丽一以眺,应接殊未倦。

鸣丝幽凤吟,劝爵流莺啭。

陶仙耽隐逸,谢公乐游燕。

贤谟动朝省,雅量镇时难。

遗业存故壤,形神已飙散。

倘无垂代辞,漫灭孰与辩。

虚名讵足惊,短世难把玩。

今昔理一轨,何用泪如线。

形式: 古风

送王锦夫方伯

出云复归山,兹怀谅靡执。

守道耻谐俗,嗟子久独立。

方仰澄清勋,遽返沧浪楫。

玄运无定涂,一雨夏寒及。

彼哉岂予搆,顺受兹贤习。

飏飏北去帆,咫尺渺莫即。

屡承沙鸿音,空忆云鸾集。

且作鹿门耕,仍甘玉芝食。

龙德贵存身,渊潜慎出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