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辞四首(其一)

步月空阶下,蟋蝍迫人啼。

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

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

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

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漫步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首句“步月空阶下”,简洁地勾勒出月光洒在空旷台阶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蟋蟀迫人啼”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夜深人静时,蟋蟀的叫声似乎在催促着什么,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孤独与探索感。邛竹杖的使用,不仅体现了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诗人的坚韧不拔。越过画楼西,既是对空间的描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超越。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山峰如同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接下来,“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则将视线引向远方,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或理想中家园的怀念与向往。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一句,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采莲女的美貌,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这样的美丽场景,诗人“相对悄无语”,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风吹荷叶翻动,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最后,“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虽然秋天带来了凉意,但诗人并未感到无奈,而是享受其中。“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则以芙蓉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思考,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古辞四首.静室二首(其二)

静室似僧庐,绝与黄尘隔。

引雀喜留黍,惜苔懒穿屐。

有时倚幽轩,情境一何寂。

只有岩华飞,随风亦无迹。

明月出东山,照见西林明。

龙蛇布满地,欲步还自惊。

试问夜何其,鸟喧自知更。

谁探千载意,寂默乃其情。

形式: 古风

古辞四首.题亭上壁三首(其三)

意随流水行,却向青山住。

因见落花空,方悟春归去。

花飞岂解愁,愁之损年华。

请观未蕊时,何处得飞花。

山花招客笑,山鸟唤人鸣。

相逢本偶尔,花鸟亦何情。

形式: 古风

古辞四首(其四)古曲

思君不可见,忽见阶下花。

此花君手植,如见君容华。

嫣然索予笑,不语意自佳。

花容方窈窕,因君愈妍好。

见花情尚多,见君将柰何。

形式: 古风

晓行

荒鸡一再号,驱车事晨征。

寂寂秋风萧,况此华月明。

万顷琉璃中,着吾一身行。

肝胆尽冰雪,毛发亦含情。

超然鸿濛初,顿觉百虑溟。

安得王子乔,为言此时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