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时慎论人,自谓不轻许。
岂知无一中,非璞故为鼠。
过言虽可惭,扪舌驷何补。
正欲章吾妄,且以戒群竖。
文字都莫删,留待天下数。
冥冥易堕行,敢责平生语。
披猖既不返,悯默将谁与?
揽辔待澄清,晚盖或有取。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杂诗(其二)》。诗中,作者反思自己过去对人的评价过于谨慎,自认为不会轻易给予好评,却未曾料到自己的判断并非完全准确,甚至误以为璞玉般的才德之人实为鼠辈。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虽然感到羞愧,但言语已出,无法收回。他借此诗自我揭露错误,警示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诗中“过言虽可惭,扪舌驷何补”表达了深深的懊悔,意指说出的话已经无法收回,即使想捂住舌头也于事无补。接着,他决定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误,让后世之人作为警戒。“文字都莫删,留待天下数”表明他希望这些反省的文字能流传下来,供后人评说。
诗人进一步感慨人生易受诱惑而偏离正道,他不敢再对自己的言论有所保留,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拨云见日的一天,他的观点或许能在那个“澄清”的时代得到重新审视。“晚盖或有取”暗示着即使现在犯了错,未来或许还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郑孝胥对自己过往言行的深刻反思,既有自我批评,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自我修养和责任感。
不详
慢世才难屈,高名遇独穷。
平生姚石甫,期尔李空同。
往事洪桥别,交游国士风。
风流殊未尽,宛在夕阳红。
赵氏一块肉,史不知所终。
十二徙上都,其年犹童蒙。
十八赴土蕃,不娶归真空。
给粮复赐钞,衣食知不充。
无后爵遂绝,杞宋嗟难同。
徒闻上尊号,懿圣仍孝恭。
忠义动百世,烈士悲其风。
稚存自伊犁,得之归江东。
晦之偶获此,哀歌气填胸。
亡国不祥玺,姑置何足恫。
天命诚未改,少康灭有穷。
群盗如毛国若狂,佳人作贼亦寻常。
六年不答东华字,惭愧清诗到海藏。
湘水才人老失身,桐城学者拜车尘。
候官严叟颓唐甚,可是遗山一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