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老庵廖希说

短屐平生几两穿,锦囊真得当家传。

山中老去称庵主,天上将来说地仙。

面皱不妨筋骨健,舌存何必齿牙全。

金精深处苓堪饭,更住人间八百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生中我穿了多少双轻便木屐,这锦囊真是世代相传的宝贝。
在山中年迈我也自称为庵主,将来在天界也能被称为地仙。
脸上的皱纹无妨我筋骨强健,舌头还在何需牙齿齐全。
深入金精之地只需吃茯苓充饥,我还想在这人世间再活八百年。

注释

短屐:轻便木屐。
平生:一生。
几两:多少。
锦囊:珍贵的袋子。
真得:确实。
当家传:世代相传。
山中老去:年迈山居。
称庵主:自称庵主。
天上将来说地仙:将来在天界被称为地仙。
面皱:皱纹。
不妨:无妨。
筋骨健:筋骨强健。
舌存:舌头还在。
齿牙全:牙齿齐全。
金精:指仙气或灵药。
深处:深处。
苓:茯苓。
堪饭:足以充饥。
更住:还想居住。
人间:人世间。
八百年:八百年寿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赠老庵廖希说》。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风道骨。

"短屐平生几两穿,锦囊真得当家传。" 这两句开头便以轻松自如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短屐"指的是古时劳动人民常穿的简易草鞋,这里象征着平凡而清贫的生活。"几两"则是形容极少的钱财,暗示老庵主平生的清廉与淡泊。而"锦囊真得当家传"中的"锦囊"往往用于装饰珍贵物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珍视,表明老庵主的精神财富是值得传颂的。

接着两句"山中老去称庵主,天上将来说地仙。"则描绘出一位隐居山林之中的老者,被人们尊称为“庵主”,而他的清高脱俗甚至令人联想到天上的神仙,暗示诗人对这位隐者的敬仰。

"面皱不妨筋骨健,舌存何必齿牙全。" 这两句则从身体层面描绘老者虽然年迈但依然健康强健的状态。即使脸上有了皱纹,但“筋骨”仍旧保持着坚韧不拔;即便没有了牙齿,舌头还能说话,这些都是对老庵主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一种赞美。

"金精深处苓堪饭,更住人间八百年。" 这两句则是诗人赋予老庵主一种超自然的寿命。"金精"指的是道教中的修炼之物,"深处"则表明这是一种高级的修行境界;"苓堪饭"则是古代神仙食用的灵丹妙药,这里象征着长生不老。而最后一句“更住人间八百年”则直白地表示诗人希望老庵主能在世上多停留,享受八百年的寿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庵主的赞美和神化,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健康、长生以及精神追求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赠桂岩杨相士

荣悴纷纷未可期,夕多未振已朝披。

得刚难免于今世,行好须看有验时。

萱昼堂前惟有母,槐阴庭下岂无儿。

好官要做无难做,身后生前是两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赣州

满城风雨送凄凉,三四年前此战场。

遗老犹应愧蜂蚁,故交已久化豺狼。

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

翠玉楼前天亦泣,南音半夜落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赣州再赠

此别重逢又几时,赠君此是第三诗。

众人皆醉从教酒,独我无争且看棋。

凡事谁能随物竞,此心只要有天知。

自知自有天知得,切莫逢人说项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七月二日大雨歌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旸。

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

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

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

初疑倒巫峡,又似翻潇湘。

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

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

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

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

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

嘈嘈复杂杂,烝汗流成浆。

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

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

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

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

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

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声扬。

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

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

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