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肃吴公挽辞三首(其二)

应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

朝多侧目忌,士有拊心哀。

书蠹平生简,香寒后夜灰。

悠悠国西路,空得葬车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他是个擅长应对世事的文章高手,具备处理民政事务的才能。
朝廷上许多人嫉妒他的才能,许多士人也为他感到悲哀。
一生沉迷于书籍,书籍成了他的伴侣,夜晚的香烟袅袅,只剩灰烬。
在这漫长的国路上,他的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车辙,仿佛只有送葬的车辆归来。

注释

应世:适应世事,应对社会。
文章手:写文章的能手。
侧目:斜着眼睛看,表示嫉妒或畏惧。
拊心:捶胸,形容极度悲伤。
书蠹:书虫,形容酷爱读书的人。
香寒:焚烧香料后留下的冷烟。
悠悠:漫长,遥远。
葬车:送葬的车辆。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诗,语言凝练,意蕴深长。开篇两句“应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表明作者认为在当世需要有文学才能来辅助国家政治,体现了作者对于文以济世的理念。接着,“朝多侧目忌,士有拊心哀”则透露出官场中的嫉妒和压抑,以及士人内心的苦涩感受。

“书蠹平生简,香寒后夜灰”中“书蠹”指的是吃掉书籍的虫子,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学问的荒废。"香寒后夜灰"则是说晚上炉火燃尽,余温散去,室内变得冷清,暗示了孤寂与凄凉。

最后两句“悠悠国西路,空得葬车回”描绘了一种长途跋涉而归的画面,其中“悠悠国西路”给人一种遥远和迷茫之感,而“空得葬车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无奈与失落,可能是因为政治上的挫折或个人遭遇,使他不得不归隐。

整首诗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其一)

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

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

搢绅终倚赖,赠襚极哀荣。

岂慕公孙贵,平生学董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正宪吴公挽辞

丙魏虽遭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

秀钟旧国山川气,荣附中天日月光。

更化事功参虎变,赞元时序得金穰。

伤心鼓吹城南陌,回首新阡柏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其二)

子引金闺籍,身开石窌封。

灵輴悲吉路,象服俨虚容。

楚挽虽多相,莱衣不更缝。

谁知逝川底,剑自喜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其一)

永寿开新邑,长沙返旧茔。

金葩冷钿轴,粉字暗铭旌。

薤久露难湿,兰馀风尚清。

庆钟知有在,令子合升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