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三)

年老逢春雨乍晴,雨晴况复近清明。

天低宫殿初长日,风暖园林未啭莺。

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

东君见赐何多也,又复人间久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年迈之人遇到春雨初停,雨后又是接近清明的时节。
天空低垂,阳光透过初升的太阳洒在宫殿上,温暖的微风吹过园林,黄莺尚未开始鸣叫。
花朵盛开时,从高阁远眺,绿草如茵的小道上,车辆缓缓行驶。
春天之神东君赐予我们如此丰富的美景,人间又迎来了长久的和平岁月。

注释

年老:指年纪大的人。
逢:遇见。
乍晴:突然放晴。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指春分后的第105天。
天低:形容天空开阔。
宫殿:古代大型建筑群。
初长日:刚刚升起的太阳。
风暖:温暖的风。
园林:公园或庭院。
未啭莺:尚未开始鸣叫的黄莺。
花似锦:形容花朵繁盛如锦绣。
高阁:高耸的楼阁。
草如茵:草地像地毯一样。
小车行:车辆在草地上行驶。
东君:古代对春天之神的称呼。
赐:给予。
何多也:多么丰富啊。
久太平:长久的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年老逢春十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景的感受。首句"年老逢春雨乍晴"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和季节,透露出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淡然心境。接着,"雨晴况复近清明"进一步强调了时节,清明将至,春意盎然。

"天低宫殿初长日"描绘了雨后天空的开阔与明亮,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老的宫殿上,显得格外宁静。"风暖园林未啭莺"则通过温暖的春风和尚未鸣叫的黄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

"花似锦时高阁望"以繁花似锦比喻春色满园,诗人站在高阁之上欣赏这幅美丽的画卷,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草如茵处小车行"则写出了春草如茵的路面,小车穿行其中,画面生动而宁静。

最后两句"东君见赐何多也,又复人间久太平",诗人将春光比作东君的恩赐,感叹春光之丰富,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长久安宁的期盼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二)

年老逢春春正妍,春妍况在禁烟前。

才寒却暖养花日,行雨便晴消酒天。

进退樽罍宜有主,栽培桃李岂无权。

清谈已是欢情极,更把狂诗当管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一)

年老逢春春莫猜,老年方自少年回。

人情少悦酒不解,天气却寒花未开。

堤外有风斜送柳,墙阴经雨半生苔。

去年波水东流去,旧渌奈何新又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有客吟

伊嵩有客欲无言,进退由来尽俟天。

好静未能忘水石,乐闲非为学神仙。

休嗟紫陌难为客,且喜清风不用钱。

枉尺直寻何必较,此心都大不求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老去吟(其二)

行年六十有三岁,二十五年居洛阳。

林静城中得山景,池平坐上见江乡。

赏花长被杯盘苦,爱月屡为风露伤。

看了太平无限好,此身老去又何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