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秀丽景色和二林寺的幽静环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佛法的向往。
“庐岳东南秀”一句直接点出了庐山的位置和其雄伟的气势。“香花惠远踪”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上生长的花草怀有深厚的情感。接着,“名齐松岭峻,气比沃州浓”两句不仅描绘了松树的高大和气息的浓郁,而且通过与“沃州”的比较,更突出了庐山的特点。
“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诗人在这里描述的是庐山连绵不断、层峦叠嶂的地貌,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则是对庐山水系的描写,水流潺潺,声如细语,显得异常柔和。
“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一句中,“山限”意味着庐山将寺院环抱其中,而“林交旦暮钟”则是对寺内僧侣日常生活的描绘,钟声在林间回荡,显得异常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诗人继续描写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寺院中的清泉流水,以及岩石间的道路和潭池中倒映出的美景。
“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则是对江边风光的描述,同时也提及了古代的历史沧桑。“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描绘的是寺院中的小径和梅花围成的篱笆。
“岚光生叠砌,霞焰发高墉”两句通过对云雾和霞光的描写,展示了庐山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多变景象。“窗籁虚闻狖,庭烟黑过龙”则是在描绘寺院中窗棂间透过来的微风声响,以及庭院中的烟雾。
“定僧仙峤起,逋客虎溪逢”诗人在这里描写了寺院中的和尚以及那些来访的行者。接着,“濩落垂杨户,荒凉种杏封”则是对庐山下方景色的描述,以及农田中种植的杏树。
“塔留红舍利,池吐白芙蓉”两句描绘了寺院中的佛塔和池塘中的芙蓉花。“画壁披云见,禅衣对鹤缝”则是在描述墙上的壁画以及僧侣的禅衣。
“喧经泉滴沥,没履草丰茸”两句通过对寺院中经书声和泉水声的描写,以及脚下厚实的草地,展示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环境。“翠窦欹攀乳,苔桥侧杖筇”则是在描绘庐山的绿色山谷和岩石间的小桥。
“探奇盈梦想,搜峭涤心胸”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这片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通过这种环境来净化心灵。“冥奥终难尽,登临惜未从”则是在感叹庐山的深邃和壮丽,以及对自己还没有完全领略这一切的遗憾。
最后,“上方薇蕨满,归去养乖慵”诗人在这里描写了庐山上的花草繁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时光的珍视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