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朱昌叔

劳劳忽忽欲谁从,要有田园去自终。

衰俗未知谁得失,古风期与子穷通。

三年客兴看秋叶,万里归心寄断蓬。

知有世嘲无意解,自惭疏懒甚扬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忙碌又茫然,想要跟随何人?只愿有田园,此生自终了。
社会风气衰败,不知何者得失,期待与你共度古风,无论顺境逆境。
三年客居他乡,每见秋叶而思归,万里心向故乡,寄托在随风飘荡的蓬草。
深知世间嘲笑,我无心辩解,只觉自己懒散,比扬雄还要惭愧。

注释

劳劳忽忽:忙碌而茫然。
欲谁从:想要跟随谁。
田园:田园生活。
自终:度过一生。
衰俗:衰败的社会风气。
得失:得与失。
古风:古代的风范。
子:你。
客兴:客居的心情。
秋叶:秋天的落叶。
归心:思乡之情。
断蓬:随风飘荡的蓬草。
世嘲:世人的嘲笑。
无意解:无心辩解。
疏懒:懒散。
扬雄:扬雄,西汉学者,以勤勉著称。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化和个人志趣的思考。开头“劳劳忽忽欲谁从,要有田园去自终”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接着“衰俗未知谁得失,古风期与子穷通”两句,则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风雅、清贫自守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认同。

“三年客兴看秋叶,万里归心寄断蓬”两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游子生涯,看着秋天落叶的凄凉景象,不禁想起远方家园的心情。这里的“断蓬”既指随风飘散的蓬草,也隐喻着诗人的心思如同飘泊之物,无处安放。

最后,“知有世嘲无意解,自惭疏懒甚扬雄”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在世俗中的不得志和内心的矛盾进行了深刻反省。诗人认识到外界的嘲笑无法解释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自己也感到愧对不够坚韧,甚至比不上历史上的贤者扬雄。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志趣和社会期待之间冲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奉寄黄任道

蒿莱日日没幽居,时得新诗亦自娱。

为有远怀希稷卨,或时飞梦见唐虞。

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

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

形式: 七言律诗

孟子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贤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已较量。

微生喜以佞面诋,臧氏恶非礼所当。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学子

琐琐来学子,从我问古风。

谓言古之人,学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

能知学为身,自不恤穷通。

童子顾我笑,是言得无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闻父翁。

谓言童子归,益自谋厥躬。

吾不能尔言,亦不必尔从。

形式: 古风

招束伯仁杜子长夜话

久阴忽晴已可赏,况复夜气驱蚊藏。

清风逆回六月热,急雨借得三秋凉。

非惟归云人目快,更有白月天心当。

从来万古有未尽,待子一夕心胸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