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南遇山人汪旦

沿湖行欲竟,前望青龙桥。

茅茨郁烟火,稍已邻纷嚣。

故人歘相值,雅见尘外标。

长揖立道左,眷言相招邀。

山居当瓮麓,转岐路非遥。

松膏堪继夜,菰米足供朝。

畦蔬摘露薤,林果炊新蕉。

慷慨珍来意,婉娈停予镳。

野风吹秋水,征马鸣萧萧。

愿留竟莫克,投赠愧琼瑶。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湖行走至青龙桥时,偶遇山人汪旦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沿湖行欲竟”,诗人漫步湖边,即将到达目的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前望青龙桥”点明地点,预示着即将遇到某个人或事物。

“茅茨郁烟火,稍已邻纷嚣”两句,通过对比乡村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突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茅屋升起的炊烟,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山人汪旦隐居生活的自在与满足。

“故人歘相值,雅见尘外标”表达了诗人与山人汪旦相遇的惊喜与敬仰之情。山人汪旦的形象被描绘为超脱尘世的雅士,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长揖立道左,眷言相招邀”描绘了诗人恭敬地站在路边,与山人汪旦交谈的情景,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山居当瓮麓,转岐路非遥”描述了山人汪旦居住在山脚下的小屋,周围虽有岔路,但并不遥远,暗示了山人与外界的联系并不隔绝。

“松膏堪继夜,菰米足供朝”赞美了山人汪旦的生活方式,夜晚有松脂照明,早晨有菰米充饥,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诗意。

“畦蔬摘露薤,林果炊新蕉”进一步描绘了山人汪旦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通过采摘新鲜蔬菜和水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慷慨珍来意,婉娈停予镳”表达了山人汪旦热情款待的诚意,以及诗人被深深感动,愿意留下却未能如愿的心情。

“野风吹秋水,征马鸣萧萧”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野风轻拂秋水,征马发出低沉的鸣叫声,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愿留竟莫克,投赠愧琼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歉意,虽然渴望留下与山人汪旦共度时光,但最终未能实现,只能以珍贵的礼物表达敬意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山人汪旦相遇、相知、相别的全过程,以及对自然、友情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9)

何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弁阳精舍

卜居弁山阳,山阳足真赏。

抗馆出幽岑,凌轩辟疏莽。

云日共澄霁,峰峦互开敞。

触景有奇瞩,聆声俱妙响。

遣情既超旷,理喻得心爽。

粤子婴尘樊,久抱山阿想。

偶酬适俗心,终然谢时网。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夏日斋居即事

首夏物始和,端居恣游衍。

林木花已敷,池荷叶未展。

布谷啼空桑,流莺下崇岘。

雨馀竹韵清,日上岩光显。

澄心扇自捐,纵目帘初捲。

偶因谢簿书,兼得理坟典。

叨籍力不任,冒荣分非浅。

感兹华发生,沧洲若在眼。

神与元化并,思将遗虑遣。

守道情自惬,处顺颜无腼。

升沉嗟倚伏,明晦叹寻转。

性本恋烟萝,敢云轻轩冕。

形式: 古风

舟次桐江钓台

乘舟入桐庐,山水得佳憩。

伏岸倚滩隈,连峰上云际。

傍石试跻攀,临流喜容曳。

目随鱼鸟閒,心与渔樵契。

寂寞古钓台,青苍远亏蔽。

天晴灵境幽,日暮长川逝。

邈矣羊裘人,高名谁与继。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秋怀

秋夜不能寐,起视临轩墀。

明月入我怀,幽恨不自持。

忆昨赴京洛,正当月弦时。

月明几圆缺,我行无还期。

祗应清光同,千里长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