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观

卢龙高观压江城,登望遥关绝塞情。

愁外钟山双眼碧,胸中扬子一帆轻。

秋云在野看逾静,晚日当轩落更明。

安得仙人携绿绮,石坛来写万松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名为《卢龙观》。诗中描绘了卢龙高观俯瞰江城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登高远眺时所感受到的辽阔情怀。诗人在观景之余,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光影的变化,同时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联“卢龙高观压江城,登望遥关绝塞情”开篇即展现出卢龙高观的雄伟气势,它仿佛压倒了江城,让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的关隘和边塞,心中涌起的是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和对遥远边疆的遐想。

颔联“愁外钟山双眼碧,胸中扬子一帆轻”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钟山之碧,如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而扬子江上的一叶扁舟,则象征着轻盈与自由,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颈联“秋云在野看逾静,晚日当轩落更明”通过秋云和晚日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静美与和谐。秋云在广阔的田野上显得更加宁静,而夕阳西下时分,光线穿过轩窗,更加明亮,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尾联“安得仙人携绿绮,石坛来写万松声”则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他想象着能够得到仙人的帮助,携带着古琴(绿绮),在石坛上弹奏,让万松的声音回响,表达出对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三宿岩

积石谁名达磨岩,花间古洞锁苍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

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渡江

天上仙人七宝幢,玉堂云雾隔晴窗。

小山桂树空招隐,秋水芙蓉又渡江。

李广不逢真有数,黄香何用号无双。

石头城下西风急,笑对青萍倒玉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遣怀

末习丹铅未扫除,等閒宣索到公车。

百年玩物能无丧,万事随缘自有馀。

敢讳画师呼立本,直惭狗监荐相如。

白云万里山千叠,岂不怀归畏简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重过大云庵次明九逵履约兄弟同游

沧浪池水碧于苔,依旧松关映水开。

城郭近藏行乐地,烟霞常护读书台。

行追春事花无迹,閒觅题名壁有埃。

古栝苍然三百尺,秪应曾见宝昙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