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江牢落一舟归,中有人惊岁月违。
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
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松江牢落一舟归”表现了诗人在秋天归来时的心境,可能是从外出归来的场景。"中有人惊岁月违"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着,“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这里的“太一”指的是道家中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也就是道的本体。诗人自比为莲叶,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愿望。而“白衣何恨菊花非”则是说诗人的心境如同白衣一般纯洁,他对菊花之美无所谓恨,只是在欣赏自然之美。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 描述了一幅秋景图,水退露出广阔的郊野,寒霜降临使得山间的草木变得稀疏,这些都是秋天的景象。
最后,“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诗人似乎在说,他已经将自己的道路托付给了沧洲(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者象征性的存在),而他自己则应该继续前行,到达那渔矶(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者也是象征性地表达一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和精神追求的一种独特感悟。
不详
九日登高是故常,只今何事负年芳。
紫萸欲佩凭谁系,黄菊无人只自香。
开拓愁边须酒阵,包罗风景入诗囊。
遥应亲老持杯夜,肴核横陈画烛光。
读书怀古恨难逢,不谓斯时乃有公。
心自对谈名利外,士知增价品题中。
一樽此地论文乐,三径何年结社同。
待得尘踪去留决,别将消息寄东风。
途穷已负菊花期,尚得诸公慰所思。
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将乌帽入风吹。
紫萸秋浅浮觞少,黄叶山高策杖迟。
却恨社中人阙一,未将汤饼共追随。
似应沙鹭有前期,装点秋原景最宜。
落雨败梧随沆瀣,牵风寒藻舞沦漪。
流旋碧玉渠初满,剥尽黄花稻已衰。
海里是非休苦恼,不如学取步兵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