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遣怀十首(其七)

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

朗吟销白日,沈醉度青春。

演步怜山近,闲眠厌客频。

市朝曾不到,长免满衣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世间纷扰不断,忧虑如同重压在心头。
大声朗诵消磨白天,沉醉中度过青春时光。
漫步时欣赏近在咫尺的山峦,闲暇时又厌烦客人的频繁来访。
从未涉足繁华的市井,因此能长久避免衣裳沾染尘埃。

注释

万事:世间的一切。
徒:徒然,白白地。
纷扰:纷繁扰攘,混乱。
难关:困难和忧虑。
枕上身:像枕头一样压在心上。
朗吟:大声吟诵。
销:消磨。
白日:白天。
沈醉:沉醉。
演步:漫步。
怜:喜爱,欣赏。
山近:近处的山。
闲眠:闲暇时的睡眠。
厌客频:厌烦客人的频繁来访。
市朝:市井,繁华的都市。
到:到达。
长免:长久避免。
满衣尘:衣裳沾满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得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身"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争杂乱之事不愿过多涉猎,将心灵安顿于山中自然之境。

"朗吟销白日,沈醉度青春"则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畅饮高声歌唱,尽情享受清风明月,沉醉其中,忘却年华流逝。这里的"朗吟"和"沈醉"都是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演步怜山近,闲眠厌客频"中,诗人漫步于山野之间,对自然之美产生深切的情感;而"闲眠厌客频"则透露出诗人的隐居生活中偶尔会有旅人来访,但他更倾向于独处,不太喜欢过多的交流。

最后两句"市朝曾不到,长免满衣尘"说明了诗人长久以来就与世俗隔绝,从未到过繁华的都市,因此他的衣服上也从不沾染尘埃。这既是对清净生活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超脱红尘的理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逃离。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闲居遣怀十首(其八)

野性多疏惰,幽栖更称情。

独行看影笑,闲坐弄琴声。

懒拜腰肢硬,慵趋礼乐生。

业文随日遣,不是为求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闲居遣怀十首(其九)

生计甘寥落,高名愧自由。

惯无身外事,不信世间愁。

好酒盈杯酌,闲诗任笔酬。

凉风从入户,云水更宜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闲居遣怀十首(其十)

拙直难和洽,从人笑掩关。

不能行户外,宁解走尘间。

被酒长酣思,无愁可上颜。

何言归去事,著处是青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元八郎中秋居

圣代无为化,郎中似散仙。

晚眠随客醉,夜坐学僧禅。

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

人生知此味,独恨少因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