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
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
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仙境与现实交织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向往。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又遥不可及的仙境氛围。"九清" 指的是最高的仙界,而"仙霓" 则是仙气或仙光的意思。诗人在询问何时才能降临这样的仙境,并且希望自己能迷失在这条通向荒废庙宇的小路上。
"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愁黛" 指的是眉头紧锁的忧虑,而"山浅浅" 则是山色浓淡交织的意象,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忧虑并非那么深重。"离心" 表示心中的别恋或不舍,而"草萋萋" 则是长满了杂草的小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荒废。
"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室内景象。"檐横" 指的是屋檐下挂着的花草,而"渌派" 是一种清澈见底的小溪。"王馀掷" 可能是指窗前有人在掷掷棋子,传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窗袅红枝" 描述了窗棂间探出的红色花枝,而"杜宇啼" 则是在描绘窗外鸟鸣的声音。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能在这里摆放洗头用的盆具,那么就不再追求那些华丽的装饰,因为这里已经有了自然界最美的风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与现实之间交错情境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昨夜星辰动,仙郎近汉关。
玳筵吟雪罢,锦帐押春还。
已到青云上,应栖绛圃间。
临邛有词赋,一为奏天颜。
晚霞零落雨初收,关上危阑独怅留。
千里好春聊极目,五陵无事莫回头。
山犹带雪霏霏恨,柳未禁寒冉冉愁。
直是无情也肠断,鸟归帆没水空流。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丁香从小结,莲子彻枝双。
整髻花当槛,吹灯月在窗。
秦台非久计,早晚降霓幢。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
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
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