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寄荐福栖白

险倚石屏风,秋涛梦越中。

前朝吟会散,故国讲流终。

北地闻巴狖,南山见碛鸿。

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

兔满期姚监,蝉稀别楚公。

净瓶光照客,拄杖朽生虫。

平地塔千尺,半空灯一笼。

祝尧谈几句,旋泻海涛东。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我险峻地靠着石屏风,秋日波涛中做着越中的梦。
昔日诗人们的聚会已散去,古老的国家讲座也终了。
在北方听到巴狖的叫声,南山上看见沙洲上的大雁。
高楼之上,雨声让我感到空间开阔;树木凋零,城市显得空旷。
兔子满月,期待着姚监的到来;蝉鸣稀疏,告别楚公离去。
洁净的瓶子照亮了过客,手杖因朽烂而生虫。
平地上有一座千尺高的塔,半空中悬挂着一盏孤灯。
短暂的祝祷,几句交谈后,话语如海涛般向东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叙事寄荐福栖白》。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和怀旧之情的诗句。

"险倚石屏风,秋涛梦越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险峻的山巅,依靠着巨石屏障,感受着秋天的波涛声,如同梦境中的越国古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蕴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激荡。

"前朝吟会散,故国讲流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家乡的深切怀念。"前朝" 指的是过去的时代,而"吟会散"则意味着那些聚集吟诵古诗文的场合已经不复存在。"故国" 是对家乡的亲切称呼,"讲流终" 则是说那些关于过往的故事和传说最终都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

"北地闻巴狖,南山见碛鸿。"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北地" 和 "南山" 分别指向不同方向的地域,而"巴狖"和"碛鸿"则是特定地区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一幅广阔而遥远的画面。

"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高耸入云的楼阁,在秋天的大雨中显得尤为孤寂。"木落" 指的是树叶随风飘零,而"觉城空" 则是说在这寂静无声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城市的空旷与寂寞。

"兔满期姚监,蝉稀别楚公。" 这两句通过动物的形象和特定的地名,继续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兔满" 可能指的是兔子多到如同盛宴一样,而"期姚监" 则是历史上的一个地方;"蝉稀别楚公" 中的"蝉" 是一种昆虫,而"楚公" 则是一个地名,代表着远方。

"净瓶光照客,拄杖朽生虫。"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情景。"净瓶" 可能是指一只干净的酒壶,其光映照在来访的客人身上,而"拄杖朽生虫" 则是说手持拐杖,看到昆虫在朽木中孵化,这些都是静谧生活中的细节。

"平地塔千尺,半空灯一笼。" 这两句描绘了宏伟的建筑和宁静的夜晚景象。"平地塔" 是指那些矗立在平坦大地上的高塔,而"千尺" 则形容其高度之高;"半空灯" 指的是悬挂在半空中的灯笼,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祝尧谈几句,旋泻海涛东。" 这两句则是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场景,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表达。"祝尧" 是古代圣人,而"谈几句" 则是在讨论一些深奥的话题;"旋泻" 指的是水流湍急,"海涛东" 则是形容波涛声势浩大,向东方汹涌而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怀旧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秋日同觉公上人眺慈恩塔六韵

九级耸莲宫,晴登袖拂虹。

房廊窥井底,世界出笼中。

照牖三山火,吹铃八极风。

细闻槎客语,遥辨海鱼冲。

禁静声连北,江寒影在东。

谒师开秘锁,尘日闭虚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秋宿梓州牛头寺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全蜀拜扬州,征东辍武侯。

直来万里月,旁到五峰秋。

幢冷遮高雪,旗闲卓乱流。

谢朝明主喜,登省旧寮愁。

隔海城通舶,连河市响楼。

千官倚元老,虚梦法云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龙州田使君旧诗家

御札轸西陲,龙州出牧时。

度关云作雪,挂栈水成澌。

剑淬号猿岸,弓悬宿鹤枝。

江灯混星斗,山木乱枪旗。

锁库休秤药,开楼又见诗。

无心陪宴集,吟苦忆京师。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