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国器归宣城

吾不送君以南浦伤离之曲,吾不送君以渭城惜别之觞。

君今跨马行远陌,陌上槐花日已黄。

槐花黄时举子忙,君心应逐白云翔。

君来桃李春未晚,喜君幽韵如兰芳。

东风披拂香满路,君不即人人岂忘。

澄江静练楚天长,叠嶂高楼秋月凉。

使君高会罗红妆,樽前醉客第王杨。

明年上国富春光,风帘烟柳沙河塘。

集英班退马蹄疾,都人争看绿衣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儆的《送王国器归宣城》。从鉴赏角度看,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祝愿的送别诗。

"吾不送君以南浦伤离之曲,吾不送君以渭城惜别之觞。"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个意境,诗人通过否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不舍和对朋友的深情。南浦和渭城都是古代送别的地点,而这里用“伤离之曲”和“惜别之觞”来形象地描绘出离别时的情感复杂。

"君今跨马行远陌,陌上槐花日已黄。" 这两句则转入现实的送别场景,朋友骑马而去,路边的槐花已经变黄,显露出一份秋意和离别的愁绪。

"槐花黄时举子忙,君心应逐白云翔。" 槐花黄了,意味着时间不待人,而诗人却希望朋友的心能像白云一样自由飞翔,不为世俗羁绊。

"君来桃李春未晚,喜君幽韵如兰芳。"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期盼和欣赏。朋友在春天来访,虽然春光乍泄,但诗人仍旧希望能够享受到那份美好,就像兰花一样芬芳。

"东风披拂香满路,君不即人人岂忘。" 东风带来了花香,充盈道路,而朋友的形象和气质是那么难以忘怀,每个人都铭记在心。

"澄江静练楚天长,叠嶂高楼秋月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壮丽的景致,澄清的江水、辽阔的楚天和巍峨的高楼下,是秋夜的明月带来的凉意。

"使君高会罗红妆,樽前醉客第王杨。" 朋友将要参加一个盛大的宴席,那里的美女如云,这里提到的“罗红妆”和“樽前醉客”都展示了诗人对这场合的想象和期望。

"明年上国富春光,风帘烟柳沙河塘。" 诗人希望朋友来年能够在国家的春光中取得成功,而自己则是在风中的帷幕和烟笼迷离的柳树旁,守候着沙河的塘坊。

"集英班退马蹄疾,都人争看绿衣郎。"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热闹场景,友人归来时,被人们所瞩目,诗人则是骑着快马,穿着绿衣,显得英俊非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送吴令君

吾欲赠君以彭泽江边之柳,不如赠君以傅岩野外之梅。

柳色但知管离别,梅花独首百花开。

花开虽托桃李径,成实终为廊庙材。

冰霜清冷溪桥侧,聊与人间作春色。

日边调鼎待君来,已闻驿使传消息。

形式: 古风

送钱虞仲兄弟

灯火相从总角初,只今已是十年馀。

穷愁懒漫吾犹故,文采雍容子甚都。

连璧肯来同寂寞,归鞍宁不少踌躇。

风流一别应如雨,傥有来鸿细作书。

形式: 七言律诗

宿神潭洪氏醉经堂

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

形式: 古风

寄题郑集之醉梦斋

利欲醺人心,浓如饮醇酎。

沉湎死不休,宁论千日久。

岂知糟邱中,醒狂亦时有。

天地育万汇,亦各赋匹偶。

人情岂相远,好恶随妍丑。

集之年方壮,濯濯春月柳。

性独与人殊,无妇奉箕帚。

丈室誇醉梦,作诗诏朋友。

古来醉梦人,亡羊孰先后。

寒儒醉糟粕,酸涩宁可口。

庄生梦蝴蝶,幻境徒纷纠。

富贵得志士,列屋罗螓首。

象床粲锦幄,疏绮深朱牖。

酣寝唤不醒,鼻息春雷吼。

梅花霜雪姿,纸帐蔬荀臭。

问君有何好,甘作老鳏叟。

穷状徒累累,鸯债长负负。

犹如荷旃人,难论纯绵厚。

但问雪煎茶,何如羊羔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