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三)

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

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

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

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

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

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情感的复杂交织。开篇“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离别的凄凉与哀愁,北风呼啸,枯林摇曳,浮云遮蔽,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忧郁和迷茫。

“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距离相联系,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人的思念愈发深厚,而自己却身在他乡,难以排遣这份孤独与哀愁。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则直接表达了离别之夜的痛苦与无奈,即使在饮酒以求麻醉自我之际,也无法真正忘却那份离别的伤感。

接下来,“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音乐与美人的场景,似乎在试图通过艺术的慰藉来缓解离别的痛苦,但“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又揭示出,即便是在这样的美好时刻,心中仍充满了对离人的思念与不舍,情感的波动难以平息。

最后,“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总结了整个情境,从音乐的欢愉到离别的哀愁,情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最终化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担忧与不舍,泪水无法抑制地流下,体现了离别之痛的深刻与强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转换,展现了离别之痛的复杂性和深度,以及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世界的挣扎与矛盾。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录别(其四)

秋风西北来,萧萧动百草。

荡子无室家,悠悠在长道。

红颜能几时,弃捐一何早。

对客发素书,零涕复盈抱。

上言故乡好,下言故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录别(其五)

冉冉年欲度,秋兰采间萎。

荡涤千岁情,结束欲何为。

美酒不误人,红颜多所宜。

万事自明日,行乐此一时。

四座惨无言,游子中心知。

浮云动悠悠,故乡难可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录别(其六)

悲风堕白日,天地何冥冥。

招摇弹北户,河汉条中庭。

征夫苦难夜,且复命新声。

芳言动君子,四座无不清。

人生即满百,长此千载名。

岂如饮美酒,赵女奏鸣筝。

慷慨尽逸响,慰我饥渴情。

惟念当离别,翩翩渺独征。

形式: 古风

录别(其七)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

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

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

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