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七)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

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

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

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清晨匆忙出行的情景,充满了对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忧虑。首句“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以自然景象开篇,暗示时间的紧迫,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通过游子的动作和疑问,直接点明了主题——早行。这不仅展现了游子的勤劳,也透露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未知的担忧。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游子离家远行的艰难,他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匮乏(渴与饥),还要独自面对旅途中的孤独和挑战。接下来的“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形象地描述了路途中的困难,蒺藜刺破鞋底,严霜侵袭肌肤,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游子在离别之际,或许还正值壮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老年,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将情感推向高潮。游子选择投身战场,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国家和理想。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泪水也无法停止,这既是对战争残酷的控诉,也是对生命脆弱的哀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在外奔波的艰辛、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录别(其八)

浮云满天地,荡子欲安之。

努力事行役,弃置以为期。

少年盛意气,慷慨生别离。

㷀㷀无根蓬,翩翩中林鵻。

马上不得语,涕泪各累累。

君但重自爱,远道归有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录别(其九)

秋风动千里,游子何翩翩。

早行多所怀,慷慨私自怜。

严霜覆四野,明星出高天。

涕泪一以下,中道忽言旋。

踟蹰恋徒侣,不知身弃捐。

客从远方来,遗我缯綵笺。

故人俱白头,安得独盛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录别(其十)

昭昭秋素景,明月涵金华。

清酒照朱颜,中堂发高歌。

游子在外单,结交常苦多。

别离动白头,人生复几何。

悲风摇枯林,严霜携女萝。

新知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形式: 古风

录别(其十一)

高楼出浮云,零露缀绮疏。

明月照佳人,清光相有馀。

纷何下涕泪,纤纤结素书。

愿持千里心,托此双鲤鱼。

尊名不可处,白发难久居。

岂如及盛年,驾言归故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