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

俗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

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

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

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

万种由心造,千灵并我生。

病中闻蚁斗,悟处喜驴鸣。

天因断鳌立,人共裸虫生。

积气元无物,含灵总有情。

坏衲归杜窖,还舟上玉天。

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

功名祇可笑,时命偶相当。

鸡豕能为帝,蚍蜉亦有王。

色界真魔界,仙乡半醉乡。

错寻醒酒石,痴觅返魂香。

生白灵观妙,飞玄隐韵奇。

不嫌崇有论,却爱步虚词。

叱诃郑玄日,挦扯义山时。

谁信冢中易,人疑昆里诗。

檐夫通笔意,海客悟琴心。

禅法空中得,书生纸上寻。

形式: 古风

翻译

庸俗之人胸襟狭窄,高雅之人眼光独到。
罗浮山半夜如白昼,南极星点在海中闪烁。
观察内心没有特别的方法,询问梦境已有古人经验。
夜晚有时比夜晚更漫长,但身心超脱于这躯壳之外。
世间万物皆由心生,众多灵性与我共生。
病中听到蚂蚁争斗,领悟之处却欣赏驴鸣。
天空因巨鳌断裂而稳固,人类与卑微生物共存。
万物由气体构成,生命中总蕴含情感。
破旧僧衣归入杜甫的诗窖,乘舟返回玉清仙境。
不要怀疑佛的富贵,也不要否定鬼神的存在。
功名利禄只是笑谈,命运偶然间相匹配。
鸡猪也能成为帝王,蝼蚁也有自己的王者。
色欲世界实为魔界,仙乡如同半醉半醒之地。
误寻醒酒石,痴迷寻找返魂香。
生出白灵观之妙,飞升玄妙隐藏着奇特韵律。
不排斥崇奉有形之物的理论,却偏爱空灵的仙道诗篇。
呵斥郑玄的日子,批驳李商隐的时刻。
谁相信坟墓中的智慧,人们疑惑昆曲里的诗意。
屋檐下的工匠理解笔墨之意,海上的旅人顿悟琴音之深。
禅法在空中领悟,书生在纸上寻求真理。

注释

俗士:庸俗之人。
高人:高雅之人。
罗浮:古代山名。
观心:观察和理解内心。
病中:疾病状态。
蚁斗:蚂蚁争斗。
天因断鳌立:比喻天空的稳定。
醒酒石:传说中的石头,能解酒醉。
返魂香:虚构的香气,能使人复活。
昆里诗:昆曲中的诗歌。
海客:海上旅客。
禅法:佛教修行方法。
书生:读书人。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泳的《杂述》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世俗与超然、心性与自然的思考。首联通过对比“俗士”和“高人”,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罗浮山的夜半日升和南极星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寻。

“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强调了内心的自我省察和对古人智慧的借鉴。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揭示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万物皆由心生,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疾病和困境中,诗人从日常琐事中获得启示,如“病中闻蚁斗,悟处喜驴鸣”。他以天地自然为师,认为人与万物平等,都在生命的循环中求存。“天因断鳌立,人共裸虫生”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观念。

诗人的人生观中,既有对佛教思想的接纳,也有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但更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自由。“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表明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而“功名祇可笑,时命偶相当”则流露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

全诗语言凝练,哲理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思考。

收录诗词(50)

林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关尹子

杏坛之外圣人徒,千载遗编喜卷舒。

一字名篇原易卦,万言论道广聃书。

黄庭丹学分苗裔,紫府仙经得绪馀。

正为文章太奇崛,寻常眼目亦痹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杂述(其六)

坦腹东床佳婿,企脚北窗真人。

谈笑眼前事业,风流膜外精神。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杂述(其七)

祝柱客曾兴刺,斲窗史亦留名。

我见诸相非相,天何不鸣善鸣。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杂述(其二)

书生钻故纸里,衲子转法华时。

易有九事未解,禅无一句可疑。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