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一)笋脯

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的竹笋繁盛之景,以及对竹笋独特价值的赞美。诗人以“南山春笋多”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春季山间竹林生机勃勃的景象,春笋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茁壮成长,充满了生命力。

接着,“万里行枯腊”,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春笋转向更广阔的时空,似乎在说,即使在遥远的冬天,经过漫长的寒冷和干燥,竹笋依然坚韧不拔,保持其生命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竹笋即使在逆境中也能顽强生长的品质。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箦”,这两句则表达了对竹笋作为食材的独特价值的认识。在诗人的笔下,竹笋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它在盘餐中展现的绿色,如同箦(一种竹编的席子),既美观又富有生机,体现了竹笋在饮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和营养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不仅赞颂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通过竹笋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二)豆腐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形式: 五言绝句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三)白蕈

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

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一)秀野

为怜蘅芷满芳洲,特地临江赋远游。

十亩何妨自春色,万缘从此付东流。

静看朝市真儿戏,须信田园是老谋。

出处知公有馀裕,未应辛苦谢灵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二)积芳圃

乐事从兹不易涯,朱门还似野人家。

行看靓艳须携酒,坐对清阴只煮茶。

晓起苍凉承坠露,晚来光景乱蒸霞。

平生结习今馀几,试数毗那襋上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