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旌旆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风浓郁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太古时代美好风俗的怀念,以及对当时贤才能够得到上层推崇和安抚民心的赞赏。
“凋瘵民思太古风”一句中,“凋瘵”指的是树叶枯黄,秋天将至的景象,而“民思太古风”则表明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会不自觉地回想起古代的纯朴风尚。这是诗人通过自然之变,引发对远古美好时光的怀旧情感。
接着,“上贤绥辑副宸衷”一句,诗人赞扬了高层领导者的英明和恩惠,他们能够安抚民心,维系社会秩序,这里的“副宸衷”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辅佐者或有能力处理国事的人。
诗中的景象描写极其生动,如“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通过对舟行、道路转折以及山水景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宛如仙境的意境。这里的“清镜”指的是湖泊或河流中的清澈之水,“禹祠北”则是古代圣王禹的庙宇所在,而“翠屏天姥东”中的“翠屏”形容山势连绵如屏,“天姥东”则可能指的是某一处神话传说中仙境或特定地理方位。
“旌旆影前横竹马”这一句描写了军旗在竹林间飘扬的情景,“咏歌声里乐樵童”则展现了一幅樵夫在山林中欢唱的和谐画面,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出一种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境界。
最后,“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表明诗人虽然远在他乡,却能感受到故土的变化,心中对那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这里“三岛离离一望中”,或许是指某个地方的特定景观,如同古代文人常以山水来寄托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文化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对于美好过往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安稳的肯定。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
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
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
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祗堪哀。
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
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
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
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兴歌郡国年。
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
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闻说万方思旧德,一时倾望重陶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