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其二)

四海一流览,为乐遽何央。

经传有因依,大雅未沦亡。

知名自前代,骋翰各专场。

微音可通灵,新辞协宫商。

绮丽漫星陈,江河郁纵横。

岂不多苦心,世士竟茫茫。

中原二三子,春秋足翱翔。

离别致仓卒,千载不相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感怀(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学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四海一流览,为乐遽何央”描绘了诗人遍览四海之景,寻觅快乐却不知满足的情境,引出对人生乐趣的思考。接下来的“经传有因依,大雅未沦亡”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古代经典和高雅文化的珍视与传承,认为这些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宝贵遗产,不会随时间而消逝。

“知名自前代,骋翰各专场”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以及对不同文学领域成就的欣赏。他相信,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专长,他们的作品如同各场专长的竞技,各有千秋。

“微音可通灵,新辞协宫商”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中微妙情感的理解,认为即使是最细微的情感也能触动人心,同时强调了诗歌形式与音乐节奏的和谐之美。

“绮丽漫星陈,江河郁纵横”描绘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广阔视野,如同繁星点点,江河纵横,展现了文学世界的无限可能。

“岂不多苦心,世士竟茫茫”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艰的感慨,尽管文学可以慰藉心灵,但现实世界仍然充满了困惑与迷茫。

最后,“中原二三子,春秋足翱翔。离别致仓卒,千载不相当”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的文人雅集的向往,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与人生的真谛,即使面临离别,也应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让这份情谊跨越千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其三)

明珠出大海,豫章擢清云。

宗臣开国功,王佐难其群。

公朝日举士,愚者甘不闻。

披褐玩明时,骋翰流华芬。

分适中自谐,知己俟其真。

磬折难为容,弹冠各有人。

谁令君独往,踟蹰失要津。

形式: 古风

感怀(其四)

明堂飨元祚,称岁朝京师。

侵晨宴鸾台,日夕宿兰池。

翩翩佳公子,三五相追随。

十千平乐酒,羽爵何参差。

长歌激清风,顾眄生光辉。

秉我径寸翰,兴文一如飞。

旁人徒嗷嗷,匹侣当自知。

离别难预图,乐往自成悲。

仰观素雪流,俯见朱华披。

弃置安足陈,亡没无还期。

百年譬影响,倏忽谁能持。

形式: 古风

感怀(其五)

在我游帝京,冯宠私自奇。

当年值数子,无复新相知。

中原一顾眄,凌厉有馀姿。

用身常苦拙,此志安得施。

浮沉托大道,四海一栖迟。

时俗溺鄙议,长往不可追。

愿言反初服,白日且逶迤。

酒中念故人,千载为等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怀(其六)

鸿鹄不啸侣,鸷鸟难为俦。

双美无常玩,江汉故分流。

坚芳喻兰石,千载一绸缪。

佳言盈耳哉,良时安可留。

在昔誇中原,数子从我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