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伯谏还闽

方生手指幔亭霞,咳唾落地生莲花。

懒作豪门贵公子,欲从仙姥问丹砂。

风前落笔啼诗鬼,腰下常携三尺水。

二樵春暖牵□来,拾起琼芝满筐紫。

南中介胄竞邀欢,角巾长啸游军门。

一片玄云生盾鼻,坐令壁垒蛟螭盘。

营前杨柳吹烟缕,画角声中落花度。

流莺唤起故山情,袖却清风出门去。

吾闻武夷之峰青六六,青溪九曲飘寒玉。

归去凌泉洗白云,渐看华发生新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方伯谏的文人志士,其才华横溢,不拘于世俗,向往仙道与自然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方伯谏的个性与追求。

首句“方生手指幔亭霞”,以“幔亭霞”象征仙境,暗示方伯谏出生即与众不同,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咳唾落地生莲花”更是夸张地赞美了他的才气,仿佛他的言语能化为美丽的莲花,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懒作豪门贵公子,欲从仙姥问丹砂”,表达了方伯谏对传统贵族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仙道的向往,希望从仙姥那里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风前落笔啼诗鬼,腰下常携三尺水”,形象地描绘了方伯谏在风中挥毫泼墨,如同诗鬼附体,创作出无数佳作;而“三尺水”则可能象征着他的智慧与情感的深邃。

“二樵春暖牵□来,拾起琼芝满筐紫”,通过“二樵”的故事,进一步展现方伯谏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他如同樵夫般在春日里寻找珍贵的琼芝,象征着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发现。

“南中介胄竞邀欢,角巾长啸游军门”,描述了方伯谏在南方的社交生活,他虽然身着军装,但并不拘泥于军旅生活,而是以轻松自在的态度参与其中,体现了他的洒脱与随性。

“一片玄云生盾鼻,坐令壁垒蛟螭盘”,通过玄云与蛟龙的意象,表现了方伯谏在军中的影响力与地位,即使在紧张的军事环境中,也能带来和平与秩序。

“营前杨柳吹烟缕,画角声中落花度”,描绘了军营前的宁静景象,杨柳轻拂,画角声中落花飘零,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不失柔美的氛围,象征着方伯谏在军旅生涯中的独特风采。

“流莺唤起故山情,袖却清风出门去”,流莺的鸣叫唤起了方伯谏对故乡的思念,他最终选择离开,带着清风,走向新的旅程,表达了他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吾闻武夷之峰青六六,青溪九曲飘寒玉”,引用武夷山的美景,进一步强调了方伯谏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归去凌泉洗白云,渐看华发生新绿”,最后两句表达了方伯谏回归自然,洗涤心灵,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迹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寓意着他精神世界的不断成长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方伯谏独特的个性、追求与人生境界,以及他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角色转换与情感体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秧马歌

春林渐白闻催耕,秧针出水绿烟横。

老农饱饭呼儿女,驾枣鞭榆布秧去。

奔雷掣电趁残春,经行步步生青云。

须臾万叶削鎗碧,宛似案辔临三军。

露畦蹴遍沧波裂,陇首酸风梳翠鬣。

不知何物是龙媒,日午频惊汗流血。

为君驱驰腹胁穿,炊黍还将骏骨然。

谁家公子黄金勒,日日骄嘶垂柳边。

形式: 古风

赠阳春钱明府

层峦疏树接天涯,一鹤南来度海霞。

官舍帘开临射木,吏人公暇种桃花。

云飘仙舄流丹壑,水入瑶琴散晚衙。

若以宰官身说法,阿獠应复嗣南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并蒂兰为梁幼宁先生赋

闻君九畹里,别作一枝春。

弱质如相倚,芳心时共陈。

同人新结契,大士又分身。

莫惜纫为佩,花前赠所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从军行

辽天惨无光,血雨洗碛草。

欲问汉家军,漠漠黄云老。

道傍新鬼牵人哭,自言家本邯郸族。

提携长剑东出阙,欲为君王镇荒服。

沙场日落寇兵至,吹面腥风平刮地。

前驱长蛇后封豕,捲起辽阳半江水。

将军欲奋鼓先死,旌旆频挥云不起。

可怜六郡良家子,抛却头颅作胡鬼。

不惜抛头作胡鬼,牧马南侵何日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