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曰仁韵

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

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

晚投岩寺依云宿,静爱枫林送雨声。

夜久披衣还起坐,不禁风月照人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夜坐》。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中寺庙静坐时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首联“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开篇即以问山名的方式,引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诗人似乎在探索每一处佳景,眼中所见的风景仿佛在心中一一生发,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颔联“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景象。傍晚时分,归来的雾气与远处的山峦交织在一起,一片昏暗。而此时,夕阳却偏偏照亮了一条溪流,呈现出一片晴朗的景象。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颈联“晚投岩寺依云宿,静爱枫林送雨声”则转而描写诗人夜宿山寺的情景。他选择在岩石寺庙中安歇,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枫树林中的雨声,不仅为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律动。

尾联“夜久披衣还起坐,不禁风月照人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长时间静坐后,被夜风和月光所触动,不禁起身再坐,感受这份清冷与纯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展现出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书杖锡寺

杖锡青冥端,涧壁环天险。

垂岩下陡壑,涉水攀绝巘。

溪深听喧瀑,路绝骇危栈。

扪萝登峻极,披翳见平衍。

僧逋寄孤衲,守废遗荒殿。

伤兹穷僻墟,曾未诛求免。

探幽冀累息,愤时翻意惨。

拯援才已疏,栖迟心益眷。

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

诛茆竟何时,白云愧舒捲。

形式: 古风

梧桐江用韵

凤鸟久不至,梧桐生高冈。

我来竟日坐,清阴洒衣裳。

援琴俯流水,调短意苦长。

遗音满空谷,随风递悠扬。

人生贵自得,外慕非所臧。

颜子岂忘世,仲尼固遑遑。

已矣复何事,吾道归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林间睡起

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閒愧俸钱。

门径不妨春草合,齐居长对晚山妍。

每疑方朔非真隐,始信扬雄误《太玄》。

混世亦能随地得,野情终是爱丘园。

形式: 七言律诗

赠熊彰归

门径荒凉蔓草生,相求深愧远来情。

千年绝学蒙尘土,何处澄江无月明?

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

归途望岳多幽兴,为问山田待耦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