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其一)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

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

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蝉鸣寂静,落叶堆积台阶深深,秋天的声音又飘进我的小屋。
枕上感受着新来的凉意,西窗晚上传来稀疏的雨声。
旧日的香气和色彩已经褪去,只剩下满眼的残柳和荒芜的菖蒲。
距离茂陵遥远,任凭岁月匆匆流逝,我已老去,就像司马相如。
昨晚西风初起,想起湖边的莼菜和书信,心中充满思念。
短暂的时光让人感伤,残余的歌声空自敲击着铜壶。
当初送别时曾约定,等到大雁南归,你是否也会像它们一样归家。
大雁归来了,我问自己,你是否也像大雁一样,归心似箭呢?

注释

啼螀:蝉鸣。
阶深:台阶深邃。
茂陵:汉代帝陵,此处借指远方。
苒苒:形容时间慢慢流逝。
莼边:指湖边,有莼菜的地方。
雁归:大雁南归,象征归乡。
人赋归欤:人也期待归乡。

鉴赏

这首诗名为《声声慢》,创作于北宋时期,由词人王沂孙所撰。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的词,通过描绘秋夜静寂的景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白,展现了深沉的情感。

开篇“啼螀门静,落叶阶深”两句,以冷清幽静的环境烘托出季节更迭与时间流逝的意境。接着,“秋声又入吾庐”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传达了词人对秋夜声音的感受。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这里通过枕上清凉与西窗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这种氛围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埋下了伏笔。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这两句词通过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留恋。其中,“旧香”、“旧色”代表着曾经的美好,而“但满川、残柳荒蒲”则是现实中的一片萧瑟,形成鲜明对比。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此处提及历史上的茂陵,以地理距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消亡。词中的“任岁华”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力感,而“老尽相如”则是对友情长存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通过回忆昨夜西风初起时的情景,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书信往来,表达了词人深切的友情之感。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这里,“短景”指的是易逝的美好时光,“残歌”则象征着未尽的欢乐与期待,而“空叩铜壶”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无力追寻。

最后两句“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通过回忆往日送别时的情景与承诺,以及对朋友是否能如同大雁一般归来的疑惑,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不确定感。

总体来看,这首《声声慢》以其深婉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绪,是北宋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

疏帘蝶粉,幽径燕泥,花间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轻舟泛晴渌。寻芳地,来去熟。

尚彷佛、大堤南北。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

重访艳歌人,听取春声,犹是杜郎曲。

荡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东风曾共宿。

记小刻、近窗新竹。旧游远,沈醉归来,满院银烛。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更漏子

日衔山,山带雪。笛弄晚风残月。湘梦断,楚魂迷。

金河秋雁飞。别离心,思忆泪。锦带已伤憔悴。

蛩韵急,杵声寒。征衣不用宽。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花犯.苔梅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归去,馀香空翠被。

形式: 词牌: 花犯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销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