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所作的《汪廷俊以诗送蒲笋次韵答三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对新鲜蒲笋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首句“刺水森森露碧纤”,生动地描绘了蒲笋在水中生长的姿态,绿叶尖尖,仿佛刺入水面,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这里的“刺水”形象地表现了蒲笋挺拔的姿态,“森森”则强调了其茂盛繁密,而“露碧纤”则突出了蒲笋嫩绿细长的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接着,“宰烹端为厌齑盐”,表达了对蒲笋独特风味的欣赏。这里“宰烹”指的是烹饪,而“端为厌齑盐”则是说蒲笋的美味不需要添加过多的调料,本身就足以让人满足,体现了其自然之味的纯粹与鲜美。
后两句“政须留衬双轮软,未用来供一饷甜”,进一步描述了蒲笋的食用方式和口感。前一句“双轮软”可能是指面条或其他柔软的食物,这里通过“留衬”二字,表达了蒲笋与这些食物搭配时的完美效果,使得整个菜肴更加丰富多样,口感层次分明。后一句“未用来供一饷甜”则暗示了蒲笋不仅适合与咸食搭配,也能够作为甜品的配料,展现了其多样的食用方式和适应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蒲笋的细腻描绘和对其风味的赞美,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高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