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

岁华日已凋,飞叶鸣古瓦。

白头倚危槛,高旻覆平野。

遥瞻疏柳林,下有清溪泻。

三春既繁丽,九秋亦潇洒。

平生万事过,所欠茅一把。

山川郁日夕,有抱无与写。

赋诗老不工,开篇咏风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岁月日益消逝,落叶在古瓦上作响。
我满头白发倚着高高的栏杆,广阔的天空覆盖着平坦的田野。
远远望去,稀疏的柳树林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
春天繁花似锦,秋天也清爽宜人。
一生中许多事已过去,只缺一把茅草盖屋。
山川景色日日夜夜郁郁葱葱,心中的情感却无处倾诉。
我年老诗艺不精,只能从风雅开始吟咏。

注释

岁华:岁月。
凋:消逝。
飞叶:落叶。
鸣:作响。
危槛:高高的栏杆。
覆:覆盖。
疏柳林:稀疏的柳树林。
清溪:清澈的小溪。
三春:春天。
九秋:秋天。
潇洒:清爽宜人。
欠:缺少。
茅一把:一把茅草。
山川郁:山川郁郁葱葱。
日夕:日日夜夜。
有抱:心中的情感。
无与写:无处倾诉。
赋诗:作诗。
工:精湛。
风雅:高尚典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岁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时光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岁华日已凋"点出岁月如梭,一年又一年的光阴消逝,落叶飘零,声音回荡在古老的屋瓦上,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白头倚危槛"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一个满头白发的人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远眺远方。"高旻覆平野"则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天空覆盖着广袤的原野,显示出天地之大与个人之渺小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的疏柳林和清溪,"遥瞻疏柳林,下有清溪泻",春天的繁华美丽和秋天的清爽宁静交替呈现,诗人感叹人生如流水,美好时光匆匆而过。

"平生万事过,所欠茅一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一生经历无数事,却似乎还欠缺一把茅草,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最后两句"山川郁日夕,有抱无与写",山川美景日复一日,诗人内心的情感无人能懂,只能寄托于诗作之中。"赋诗老不工,开篇咏风雅"则是自谦之语,说自己虽然年老诗艺不精,但仍以风雅之词开始创作,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陈与义在面对岁月变迁和个人境遇时的思考和感慨。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早起

晓寒生木枕,窗白梦难续。

自起开柴扉,空庭立乔木。

濛濛井气上,澹澹天容肃。

尘心忽昭旷,何异居涧谷。

学道审不遥,忍饥差已熟。

皇天赐丰年,菜本如白玉。

一简了百事,狡狯嗤颜歜。

幽鸟行屋山,悠然寄吾目。

形式: 古风

早起

竟夜闻落木,雨歇窗如新。

披衣有忙事,檐前看归云。

初阳上林端,鸦背明纷纷。

我亦迫经课,日计在一晨。

再烧结愿香,稍洗三生勤。

群公持世故,白发到幽人。

幸不识奇字,门绝车马尘。

谁能共此窗,竹影可与分。

形式: 古风

曳杖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馀日会有几,经春卧荒疃。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

形式: 古风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四)

昔吾同年友,壮志各南溟。

十年风雨过,见此落落星。

秀者吾元茂,众器见鼎铏。

许身稷契间,不但醉六经。

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

勿忧事不理,伯始在朝廷。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