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

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

馀日会有几,经春卧荒疃。

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

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

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

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

形式: 古风

翻译

柳条是多么的长,我的头发是多么的短。
剩下的日子还能有几天,春天过后我将躺在荒野的小路上。
我拄着拐杖向陂西走去,心情悠闲地享受着闲散时光。
田间的道路高低错落,清澈的水流一时之间涨满了。
农夫们直到傍晚还在劳作,我为自己读书不勤感到惭愧。
暂且抛开眼前的琐事,前方的青山峻岭等待我去探索。

注释

柳条:形容柳树的枝条。
一何:多么。
我发:指诗人的头发。
馀日:剩余的日子。
会有几:还剩下多少。
经春:经过整个春天。
卧荒疃:躺在荒野的小路上。
曳杖:拄着拐杖。
陂西:池塘西边。
悠然:悠闲的样子。
萧散:闲适、散漫。
田垄:田间的小路。
粲高低:高低错落。
白水:清澈的水。
一时满:一下子涨满。
农夫暮犹作:农夫们傍晚还在劳作。
愧:感到惭愧。
读书懒:读书不勤。
且复:暂且。
弃今兹:放下眼前的事。
前峰:前方的山峰。
青蹇嵼:青翠险峻的山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所见的田园景象和个人感慨。首句以对比手法,"柳条一何长,我发一何短",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感触。接下来的"馀日会有几,经春卧荒疃",流露出对剩余时光的珍惜和对自己无所作为的自责。

诗人悠然地拖着拐杖走向陂西,心境闲适而散淡,"曳杖陂西去,悠然寄萧散"。田间的景象生动活泼,"田垄粲高低,白水一时满",展现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丰盈。然而,看到农夫们忙碌的身影,诗人深感惭愧,自责自己过于懒散,未能像他们那样勤劳。

最后两句"农夫暮犹作,愧我读书懒",直接表达出对农夫辛勤劳作的敬佩,以及对自己的读书生活感到的愧疚。结尾"且复弃今兹,前峰青蹇嵼",诗人似乎决定放下心中的愧疚,暂且抛开眼前的忧虑,朝着前方青翠的山峦继续前行,寓意着对未来有所期待和改变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有对勤劳生活的敬仰和自我鞭策。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四)

昔吾同年友,壮志各南溟。

十年风雨过,见此落落星。

秀者吾元茂,众器见鼎铏。

许身稷契间,不但醉六经。

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

勿忧事不理,伯始在朝廷。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三)

巨源邦之栋,急士如拾珍。

定知柳下锻,远胜崔史陈。

绝交虽已隘,益见叔夜真。

士要虽衣食,求仁今得仁。

释之与王生,盛美俱绝伦。

吾评竹林咏,未可少若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二)

杜门十日疾,因得观妄身。

勿云千金躯,今视如埃尘。

平生老赤脚,每见生怒嗔。

挥汗煮我药,见此愧其勤。

形式: 古风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其一)

一官专为口,俯仰汗我颜。

顾将千日饥,换此三岁闲。

冥冥云表雁,时节自往还。

不忧稻粱绝,忧在罗网间。

绝胜杜拾遗,一饱常间关。

晚知儒冠误,犹恋终南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