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避乱三首(其一)

苍山多回互,四望令人迷。

过午日已暖,残雪融为泥。

路滑不可进,弱葛愁攀跻。

老幼委沟壑,不如犬与鸡。

嗷嗷同行子,手中各有携。

汲涧为饮食,架木为岩栖。

夜半三四惊,翁媪禁儿啼。

念我长病母,乱离隔东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在西山避难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苦难和艰辛。

首句“苍山多回互,四望令人迷”,描绘了西山的险峻和复杂地形,让人感到迷茫。接着,“过午日已暖,残雪融为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紧迫和环境的恶劣。

“路滑不可进,弱葛愁攀跻”表现了行路的艰难,即使连植物都成为攀爬的障碍。接下来,“老幼委沟壑,不如犬与鸡”一句,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战争对人的摧残,老人和小孩在战乱中无处可逃,甚至不如动物安全。

“嗷嗷同行子,手中各有携”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尽管生活艰难,但亲情和友情依然存在。“汲涧为饮食,架木为岩栖”则展示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寻找生存之道,利用自然条件创造生活空间。

“夜半三四惊,翁媪禁儿啼”体现了夜晚的不安和对和平的渴望,老人们尽力安抚孩子,避免不必要的惊扰。最后,“念我长病母,乱离隔东西”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体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对家人的牵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的互助与温情。

收录诗词(33)

王元粹(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字:子正
  • 籍贯:金平州

相关古诗词

西山避乱三首(其二)

野宿不得晓,飞霜沾敝袍。

空山凝寒色,天边星月高。

忆昨离鄂城,数家同遁逃。

穿林恐相失,前后闻呼号。

避乱但欲远,焉知登顿劳。

俯临万仞壑,性命轻鸿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西山避乱三首(其三)

青青道边麦,知是谁家田。

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

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

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

平生苦沦薄,对此增慨然。

甲兵暗宇宙,谁能安一廛。

愁忧无从诉,仰面视苍天。

伐木南涧底,双鹿过我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还鄂城旧居

南风兵尘远,病客返旧居。

入门顾西壁,书籍亦无馀。

数口共嗷嗷,日事将何如。

屋破未暇葺,草满须当锄。

昔去季冬末,今来孟夏初。

深愧资用绝,时时烦里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经废宅

谁家住宅北山隈,乱后逋人尚未回。

惆怅门前是官道,临风一树杏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