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八)

归去复归去,帝乡安可期。

鸟还知已倦,云出欲何之。

入室还携幼,临流亦赋诗。

春风吹独往,不是傲亲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次次地归去,那仙境怎能期待得及。
鸟儿也知道疲倦,白云飘荡又将要去哪里。
回到家中还带着幼小的孩子,面对流水也要吟咏诗歌。
独自被春风吹拂前行,这并非傲视亲朋好友的行为。

注释

归去:返回故乡。
帝乡:仙境,这里指理想的居所。
安可期:怎能期待。
鸟还知:鸟儿也懂得。
倦:疲倦。
云出:白云飘出。
入室:进入室内。
携幼:带着孩子。
临流:面对流水。
赋诗:吟诗。
春风:温暖的春风。
独往:独自前往。
傲亲知:傲视亲朋好友。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归去来》中的第八首,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篇优美之作。诗人通过这短短的十个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内心对于安稳生活的渴望。“帝乡”一词,不仅指代自然环境,更蕴含着文化与精神上的归属感。

“鸟还知已倦”,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鸟儿回巢的行为,诗人反映出自己对归乡的迫切心情。同时,这也象征着一种生命力度过了高峰期后寻求安宁的心态转变。

“云出欲何之”则是一种哲理的思考,面对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云朵,诗人发出自己的疑问,彷彿在探讨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感。

“入室还携幼”,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诗人归家后,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房间,这不仅是对亲情的珍惜,也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态度。

“临流亦赋诗”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文学创作的本能。在自然景观面前,即便是归隐田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对于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视。

“春风吹独往,不是傲亲知”这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面对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春风,诗人并非以高冷的姿态孤芳自赏,而是在表达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这也是苏轼一贯的审美观念,即通过亲近自然来实现个人情感与宇宙和谐统一。

总体而言,诗中融合了对故乡的眷恋、内心世界的宁静以及人生态度的哲理思考,是一首蕴含深意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九)

役役倦人事,来归车载奔。

征夫问前路,稚子候衡门。

入息亦诗策,出游常酒樽。

交亲书已绝,云壑自相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十)

寄傲疑今是,求荣感昨非。

聊欣樽有酒,不恨室无衣。

丘壑世情远,田园生事微。

柯庭还独眄,时有鸟归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真一酒歌,并引

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

涉阅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

飞龙御月作秋凉,苍波改色屯云黄。

天旋雷动玉尘香,起溲十裂照坐光。

跏趺牛噍安且详,动摇天关出琼浆。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

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

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