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黄钟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注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挽:攀引、牵拉。
桐花:桐树开的花。
两鬓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发髫,两边鬓发下垂。
小妆:稍稍打扮。
踏袜:打着袜角,还没来得及穿鞋。
趁:追逐。
跳脱:又称“条脱”,手镯。
拨尽:弹奏。
剪:裁制。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动人场景。"争挽桐花两鬓垂",她挽着桐花,让花瓣轻轻落在她的鬓发上,显得娇媚动人。"小妆弄影照清池",她对着清澈的池水精心打扮,映照出她美丽的身影。"出帘踏袜趁蜂儿",她轻盈地走出帘幕,踏着轻巧的步子,仿佛在追逐忙碌的蜜蜂,活泼可爱。

"跳脱添金双腕重",她手腕上的饰品增添了贵气,但似乎也加重了她的疲惫。"琵琶拨尽四弦悲",她弹奏起琵琶,琴声中透出深深的哀愁,可能是在寄托某种情感。最后,"夜寒谁肯剪春衣",夜晚渐凉,她却还在担忧,不知有谁会为她裁剪春日的衣裳,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闺怨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青春活力与内心世界,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周邦彦的词作,如是体现了宋词婉约之美。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黄钟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慢

水竹旧院落,樱笋新蔬果。嫩英翠幄,红杏交榴火。

心事暗卜,叶底寻双朵。深夜归青琐。

灯尽酒醒时,晓窗明、钗横鬓亸。怎生那。

被间阻时多。奈愁肠数叠,幽恨万端,好梦还惊破。

可怪近来,传语也无个。莫是瞋人呵。

真个若瞋人,却因何、逢人问我。

形式: 词牌: 浣溪纱慢

浪淘沙慢.商调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

浪淘沙慢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

装点尽秋色。脉脉。旅情暗自消释。

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凝思又把阑干拍。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