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鍊师山房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敲击牙齿,点燃香火,远离尘世喧嚣,于清修的祭坛上,敲响铜磬,步入虚空之境的修行者。
百花酿成的美酒能挽留客人,一顿以芝麻为主食的简餐,不知已度过多少个春天。

注释

叩齿:古人养生或宗教仪式中的一种动作,轻叩牙齿,象征警醒或净化。
焚香:燃烧香料,用于祭祀或营造神圣、清静的氛围。
出世尘:脱离世俗社会,指进入修行或精神上的超脱状态。
斋坛:进行宗教仪式或斋戒的场所。
鸣磬:敲响寺庙中的磬,一种宗教仪式中的信号或音乐。
步虚人:在虚空或仙境中行走的人,比喻修行高深的道士或僧侣。
百花仙酝:由百花酿制的美酒,形容酒的芬芳与珍贵。
能留客:指美酒佳肴能吸引并挽留宾客。
一饭胡麻:一顿饭中食用芝麻,芝麻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简朴或修行人的饮食。
度几春:度过多少个春天,表示时间的长久,也有历经多个春秋仍保持简朴生活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题为《题朱鍊师山房》。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宗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叩齿焚香出世尘”,开篇即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叩齿,即轻敲牙齿,是一种禅宗修行中的动作,意在警醒心神;焚香则是用香料进行熏炼,以此来净化身心,使之出离世间的尘埃。这两种行为共同构建了一个脱俗寻道的氛围。

“斋坛鸣磬步虚人”,斋坛指的是佛教中用于念经、修行的地方;鸣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佛教仪式中使用,以助念经或是作为时间的标志。诗中的“步虚人”则意味着行走在无形的空灵之中,这里的“虚人”指的是那些已经达到心灵自由、超脱物质束缚的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百花仙酝,即指美酒,用以比喻自然之中无声的招待;一饭胡麻,则是形容简单而淡泊的饮食生活。度几春,是说时间在平淡的日子里悄然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和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题僧房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中别庞十

幽娟松筱径,月出寒蝉鸣。

散发卧其下,谁知孤隐情。

吟时白云合,钓处玄潭清。

琼树方杳霭,凤兮保其贞。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