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吟

和气四时均,何时不是春。

都将无事乐,变作有形身。

静把诗评物,闲将理告人。

虽然无鼓吹,此乐世难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四季都充满和谐,何曾不是春天般温暖。
把无事的乐趣化为有形,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静静地品评万物,悠闲地向他人传授道理。
尽管没有华丽的庆祝,这种乐趣却是世间少有的。

注释

和气:和睦、和谐。
均:平均、均匀。
春:春天,比喻温暖和煦。
无事:没有事情,指清闲。
乐:快乐,乐趣。
有形身:具体的事物,这里指生活中的乐趣。
静:安静,平静。
诗评:诗歌的评价或鉴赏。
物:事物。
闲:空闲,悠闲。
理:道理,哲理。
告人:告诉他人。
鼓吹:热闹的庆祝,炫耀。
世难伦:世间少有,难以相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静乐吟》,表达了诗人对和气、宁静生活的赞美与享受。首句“和气四时均,何时不是春”描绘了四季和谐,处处充满生机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接下来,“都将无事乐,变作有形身”表达了诗人从日常的平静中感受到的快乐,这种快乐并非空洞,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他的生活之中。

“静把诗评物,闲将理告人”两句,诗人通过静观万物,以诗为媒介来评价世间事物,同时分享他的生活哲理,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虽然无鼓吹,此乐世难伦”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宁静之乐,即使没有外界的热闹喧嚣,也无人能及,这是诗人独特的人生乐趣,难以用言语充分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邵雍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题留侯庙

灭项兴刘如覆手,绝秦昌汉若更棋。

卷舒天下坐筹日,锻鍊心源辟谷时。

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

如君才业求其比,今古相望不记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燕堂即事

川上数峰青,林间一水明。

闲云无定体,幽鸟不知名。

游侣既非约,归期莫计程。

锱铢人世事,休强作威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鹧鸪吟

事体一番新,才新又却陈。

新陈非利物,义理不由人。

岁月休惊晚,莺花续报春。

馀樽幸无恙,宜唱鹧鸪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鹧鸪吟二首(其二)

翠竹丛深啼鹧鸪,鹧鸪声更胜提壶。

江南江北常相逐,春后春前多自呼。

迁客销魂惊梦寐,征人零泪湿衣裾。

愁中闻处肠先断,似此伤怀禁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