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其五)

烧罢天香月半昏,掩扃才了便呼灯。

窗前诵彻渊明赋,却傍禅床听葛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香炉里的香燃烧完毕,月亮已经偏西半边天
关上门刚做完事就点起灯来

注释

天香:焚烧的珍贵香料。
掩扃:关门。
了:结束。
呼灯:点燃灯火。
窗前:在窗户前。
诵彻:朗诵完毕。
渊明赋:陶渊明的诗篇。
却:然后。
禅床:僧人的卧榻。
葛藤:比喻复杂纷乱的问题或纠纷。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生活情景的诗句,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烧罢天香月半昏",通过燃烧香料和窗外朦胧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此时天色已晚,正是夜半时分,但诗人并未就寝,而是准备开始阅读。"掩扃才了便呼灯"则表明诗人在关闭门窗后,即点亮了灯光,进入夜读状态。

接下来的"窗前诵彻渊明赋",透露出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的宁静。渊明即是晋代著名文学家嵇康,他的文章清新俊逸,被后世推崇。诗人在窗前朗读其作品,彰显出对古典文学的深厚情感。

最后"却傍禅床听葛藤"则展现了诗人夜晚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傍"字意味着靠近或紧挨,而"禅床"是佛家打坐用具,常见于道观或僧舍。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处静坐冥想之所。"葛藤"则是一种植物,声音细微,常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这句话让人联想到诗人在禅床旁聆听着自然界的细微声响,或许是在进行一种心灵上的修炼。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夜间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享受,以及与外部世界保持一定距离后的自我沉醉。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操,还能窥见到当时文人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宜兴山房十首(其四)

薄霭垂垂欲暮时,渐生霜气著征衣。

山深不见牛羊下,惟有樵人荷担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宜兴山房十首(其三)

檐影亭亭日正中,莓苔不扫绝尘踪。

闭门相共蒲团坐,看读华严一卷终。

形式: 七言绝句

宜兴山房十首(其二)

斋罢鸡声转午天,地虚人寂境萧然。

两三衲子自来去,时取茶芽煮涧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宜兴山房十首(其一)

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又听斋钟相应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