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蝉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风中的蝉鸣声、送走了夏天的凉意以及故乡游子归去后的孤独行走,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生活中人的孤单。语言简洁,意境淡远。

首句“风蝉旦夕鸣”通过蝉声的描写,传递出秋天的凉爽气息,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伴夜送秋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蝉鸣声在夜晚的延续,如同送走夏日的使者,给人以深秋已至的感觉。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手头的孤独与他人的归去,表达了自己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凄凉。水边这个特定的环境增添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两句,通过对树木和山峦声音的描绘,以及对夜晚静谧氛围的再现,更深化了诗人孤独感受的刻画。这里的“合”和“横”,也许隐喻着某种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之间的交织。

最后,“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则是对前述氛围的一种总结,无人问津的寂静,以及时间流逝所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这里的“甑”,可理解为古代炊煮食物的器具,表面上积满了尘埃,暗示着久无人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蝉鸣、秋意以及自然环境的声音和形态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雅而深远的情感,是一幅动人的秋夜风景画。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东归道中二首(其一)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

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东归道中二首(其二)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东望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西载酒船。

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代人赠别

月自斜窗梦自惊,衷肠中有万愁生。

清猿处处三声尽,碧落悠悠一水横。

平子定情词丽绝,诗人匪石誓分明。

会须携手乘鸾去,箫史楼台在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