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春望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

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

一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

愁心随落日,万里各西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江边的道路下楼可见,舟船车辆白日不停歇。
听到的鸟鸣并非来自故乡,眼见的春色也属于他方的山川。
放眼望去是层叠的云和连绵的水,数不尽的是河流与关隘重重。
忧伤的心情随着落日西沉,我们各自向着远方归去,相隔万里。

注释

楼下:江边的下方。
长江路:指靠近长江的路,泛指江边道路。
舟车:船只和车辆,代指交通工具。
昼不闲:白天不停歇,繁忙。
鸟声:鸟的叫声。
非故国:不是来自故乡的。
春色:春天的景色。
他山:别的山,非故乡的山。
一望:一眼望去,远眺。
云复水:云层覆盖和水流连绵的样子。
几重:多少层,形容多。
河与关:河流与关卡。
愁心:忧愁的心情。
随落日:随着太阳下山,比喻时间流逝或心情的消沉。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西还:向西返回,这里可能指归乡或者旅程的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开篇“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繁忙的水上交通场景,其中“长江路”指代江边的道路,而“舟车昼不闲”则形象地描绘出川流不息、车马不断的热闹景象。

紧接着,“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一句,通过鸟鸣和春色的对比,触发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鸟声非故国”表明诗人听到的鸟叫与记忆中故乡的不同,激起了对家乡的无限缅怀;“春色是他山”则强调了眼前所见的春天景象虽美,却不是心之向往之地的春光。

第三句“我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中,“一望”表达了诗人凝视远方的情形,而“云复水”则描绘出山川连绵、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观。“几重河与关”则展现了江河与关隘交织的险峻地势。

最后,“愁心随落日,万里各西还”一句,以“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淡漠,将诗人的忧思推向高潮。这里的“愁心”是对故乡无法即刻归去的无奈,“万里各西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远方之物的别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无法忘怀的情感,以及面对繁忙外界而内心独自沉浸在思念中的矛盾心理。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西归

不系与舟闲,悠悠吴楚间。

羞将新白发,却到旧青山。

一叶忽离树,几人同入关。

长安家尚在,秋至又西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访道者不遇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

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

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别故人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

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

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远水

悔作望南浦,望中生远愁。

因知人易老,为有水东流。

欲附故乡信,不逢归客舟。

萋萋两岸草,又度一年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