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江上早秋》由明末清初诗人高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秋时节江面上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节次韶华若水流”,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如梭,时光易逝的主题。接着,“百年又去一年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暗示着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
“闲将白眼看浮世”一句,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观察世间万象,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淡泊与冷静。而“不意微霜上黑头”则揭示了岁月无情,即使在年轻时也难以避免衰老的自然规律。
“合浦明珠非所贵,茅君真诀定行求”两句,诗人借用了合浦珠还的典故,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某种精神或智慧的渴望。这里“茅君真诀”可能指的是某种隐秘的知识或修行之道。
最后,“沧浪浩荡无边岸,且纵灵槎遍十洲”描绘了一幅广阔无垠、神秘莫测的画面。诗人似乎在想象中乘着灵槎(传说中的神舟)游历于十洲之上,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秋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时间、生命、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