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凭高欲验晓云黄,东际红光见太阳。
便觉池芹春滟滟,俄惊檐竹昼琅琅。
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
吾道千钧悬一缕,愿同绣线日添长。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至后(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学问的深沉感慨。
开篇“凭高欲验晓云黄,东际红光见太阳。”两句,以登高望远的动作,捕捉早晨云彩与旭日的壮丽景象。这里借助自然之美,烘托出诗人心中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向往。
接着“便觉池芹春滟滟,俄惊檐竹昼琅琅。”两句,则转入细腻的描写,从水边到树间,不仅捕捉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情趣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下片“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表明诗人对于朋友和老师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君师百拜恩难报"意味着无论怎样致敬,都无法完全回报他们的恩情;"文史三冬志未偿"则强调了学习的艰辛和不懈怠的决心,即使经过多个寒冷的季节,诗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学术理想。
结尾“吾道千钧悬一缕,愿同绣线日添长。”两句,以"吾道"指代诗人的修养和追求,用"千钧"形容其深厚和不易改变,以"悬一缕"则表达了这种修养在生活中的细微体现。最后,愿意像绣线一样,每天都能增长、积累,显然是对个人品格和学问的不断追求与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朋友、学问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切情感,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霜华如雪著乌巾,染鬓粘须白未匀。
人羡久生趋老境,日随长至到新春。
投金濑上能容我,贡玉堂中自有人。
溧酒清醇鱼菜美,不妨频日宴嘉宾。
阳和昨夜到梅边,喜得春风一信传。
同舍团栾齐贺岁,异乡飘泊又经年。
梦中归路忘舟楫,客里生涯倚俸钱。
纸帐布衾差稳睡,不愁独冷坐无毡。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雨师殿后疾雷先,风捲浮云似擘绵。
大点成沤添黑潦,浓阴匝地暗青天。
崦中暴长弥漫水,圩上平沉沮洳田。
米直顿增车戽急,早推红日丽金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