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学士竹

石田筼筜不百个,满池羃羃春云阴。

神仙疑来旌节降,风雨欲动蛟龙吟。

江南种竹家家好,北来见竹如见宝。

何人胸中富淇澳,醉墨淋漓为公扫。

六月萧萧不知夏,白日长空翠如泻。

九龙山人不可作,对此阴森亦萧洒。

马头红尘千丈深,朝驰暮走积满襟。

兴来拂衣何所适,梦忆山阴脩竹林。

爱君城西卷雨轩,萧爽可以舒郁烦。

朝回借坐共永日,不须砍鲙倾金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人以“石田筼筜不百个,满池羃羃春云阴”开篇,用“筼筜”这一竹子的别名,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茂盛与生机。接着,“神仙疑来旌节降,风雨欲动蛟龙吟”两句,运用神话传说,赋予竹林以神秘色彩,仿佛竹林间有仙人降临,风雨为之动容,蛟龙为之吟唱,展现出竹林的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江南种竹家家好,北来见竹如见宝”两句,对比南北地区对竹的喜爱,强调了竹子的珍贵与美好。而“何人胸中富淇澳,醉墨淋漓为公扫”则赞美了某位画家的才华,他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竹林,如同将淇澳的竹林搬到了纸上。

“六月萧萧不知夏,白日长空翠如泻”两句,通过夏日的竹林景象,表现了竹林的清凉与宁静,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竹林也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最后,“九龙山人不可作,对此阴森亦萧洒”两句,表达了对无法亲自体验竹林美景的遗憾,同时也赞美了竹林的阴森与潇洒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使得竹林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田郎中还南京武库

故人昨日南京来,兹晨还向南京去。

过门握手一相见,遽别能无黯情绪。

十载勤劳地官属,富有声华照郎署。

太平武备五兵戢,升擢还应属祈父。

功名淹速各有时,所重持身在清素。

玉堂学士子同乡,索我题诗赠行路。

是时雨霁都门道,沉雾飞埃净于扫。

日射西山如锦屏,紫翠夫渠涌琼岛。

长风吹帆发潞河,齐鲁山川坐看好。

江南岁晚还相思,努力荣名以为宝。

形式: 古风

题严氏光远堂

朴山先生天下士,明经著书遗来世。

宰相持书献天子,宠召除官列中秘。

结缨彯组青琐闱,萧散终怀荷芰衣。

明日上书乞身去,万里碧霄鸿鹄飞。

窈窕烟霞护丘壑,共羡知几返真乐。

园田旧绕柴桑居,山水清于富春郭。

又百馀岁传曾孙,束帛徵起官桥门。

峨冠正席讲周孔,诜诜俊彦罗玙璠。

两贤出处各有道,前后声华相映好。

光远堂中春不穷,乔木风烟拂晴昊。

插架牙签万卷存,焚香扫径无尘喧。

阶前暖翠看慈竹,岁岁年年蕃子孙。

形式: 古风

为行俭题五杏图赠院判蒋主善

昔时庐山仙杏花,千树万树如丹砂。

照岩炫谷总春色,功成仙驾登紫霞。

淮南蒋氏今董奉,父子声名万金重。

圣朝国医非一手,蒋氏奇能比星凤。

凤池舍人写此图,贤贵固与凡民殊。

玉堂学士经济具,何啻报功论五株。

形式: 古风

送彭御史归养

银鞍金勒赤汗骢,铁冠霜简衣绣红。

祗事明主趋九重,岂不夙夜怀匪躬。

北堂违远心冲冲,日斯征兮薄高舂。

天鉴孔迩昭微衷,鸣佩朝下篷莱宫。

惠风条畅淑景融,我出祖饯城之东。

念子夙昔言笑同,含思凝睇冥飞鸿。

虽有羽翼不能从,人之大节孝与忠。

永矢弗谖在敬恭,何以赠子岁寒松,期子誉名扬永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