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图

河豚朝菌味,馋夫恒取败。

疮痂土炭恶,所嗜一何怪。

朱门饫酒肉,苏向樵夫丐。

贵能通滞关,厨传空芼芥。

不知墙头梅,厥味殊不杀。

世惟多贱目,用配桃李派。

徒云古殷商,此物充鼎鼐。

顷筐绐痴儿,入口觉逢虿。

大师僧宝珠,学士奚墨块。

争先信手攫,二得一可能。

掀唇勇能吞,舌结嗌已嗄。

当时侍童谁,正自听人籁。

昏然宿酲缠,醒觉百病瘥。

鸟吞梦方真,肠洗亦可爱。

蟛蜞戒误食,真食有沆瀣。

食与不食欤,事去此图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三酸图》,是明代诗人罗玘所作。诗中描绘了三种奇特的食物——河豚、朝菌和梅子,以及人们对这些食物的不同态度。

首先,诗人以“河豚朝菌味,馋夫恒取败”开篇,点出河豚和朝菌虽美味却危险的特点,引出对贪食者的讽刺。接着,“疮痂土炭恶,所嗜一何怪”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于奇异食物的追求,不论其是否健康或安全。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朱门富户的奢侈生活与苏轼的贫困处境,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同时,也借“不知墙头梅,厥味殊不杀”之句,赞美了普通百姓生活的简单快乐,以及梅子的独特风味。

接下来,“世惟多贱目,用配桃李派”揭示了人们往往以貌取物,忽视了内在价值的现象。而“徒云古殷商,此物充鼎鼐”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食物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

最后,“蟛蜞戒误食,真食有沆瀣”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食物,避免误食有害之物。全诗以“食与不食欤,事去此图在”收尾,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即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整体而言,《三酸图》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舟长河水寺之东宾仙游李君将赴召予欲其有所思也拟是曲以送之

泛舟长河水,河水过漫漫。

澄心寤物理,且作行路难。

竞急恐不达,其前有惊湍。

万斛等一叶,于何恃根盘。

飘飘若乘云,既济事乃安。

昨逢舶商来,云自东三韩。

何尝驾飞车,舶壮岁月宽。

飓母几翻海,高涛涌峰峦。

鲸吞杂鼍作,恍歘参神奸。

时吾舶中人,如以铁作肝。

色空身世忘,卒亦无伤残。

商言我更豁,我行且加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盛封主事挽诗

封君夜台游,邻鬼纷累百。

聿始迎封君,又若聚叹息。

谁能一布衣,老用著冠帻。

有子虽令学,曾几青云客。

家家竞落莫,谁氏再丰硕。

幸灾俗之常,而闵垂绝魄。

隔藩即仇雠,反眼视蛮貊。

封君有宽肠,春水满四泽。

蜉蝣生死间,天地一朝夕。

生荣死之安,盍受百鬼役。

寄言人世间,愿踵封君迹。

形式: 古风

夏驿宰之任姚江

道上有积潦,山下出蒙泉。

潦决泉之奔,厥委皆稽天。

我缨既我爱,我足匪我捐。

云崖监其原,浣濯信所便。

贵泉亦贵潦,明主之达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守溪王先生父八十

秋水满震泽,天然出芙蕖。

中心无雕琢,对此真起予。

旭日上东楹,照我白发梳。

发始黑如漆,已不任簿书。

竟作强项令,谁能藉阿誉。

彼茁者兰芽,秀发幸在渠。

甘以穷龃龉,而归老樵渔。

于今八十年,发白雪不如。

昨夜县帖下,宾詹有新除。

今晨府牒来,于星讲帷初。

顾此头上巾,重封廿年馀。

君恩东海波,岂止震泽潴。

愿为太平翁,长在泽边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