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封主事挽诗

封君夜台游,邻鬼纷累百。

聿始迎封君,又若聚叹息。

谁能一布衣,老用著冠帻。

有子虽令学,曾几青云客。

家家竞落莫,谁氏再丰硕。

幸灾俗之常,而闵垂绝魄。

隔藩即仇雠,反眼视蛮貊。

封君有宽肠,春水满四泽。

蜉蝣生死间,天地一朝夕。

生荣死之安,盍受百鬼役。

寄言人世间,愿踵封君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盛封主事挽诗》由明代诗人罗玘所作,通过哀悼逝者盛封主事,展现了对逝者生前品德与精神的深切缅怀。

首句“封君夜台游”,以“夜台”这一传统意象,描绘了逝者在冥界漫游的情景,暗示其已离世。接着,“邻鬼纷累百”一句,描绘了冥界的景象,众多鬼魂围绕,营造出一种幽暗、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聿始迎封君,又若聚叹息。”这两句中,“聿始迎”意味着迎接,但“又若聚叹息”则暗示了迎接的同时,也伴随着对逝者的哀伤与不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挽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谁能一布衣,老用著冠帻。”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逝者生前的与众不同,即使在老年时仍保持着庄重与尊严,体现了其人格魅力。

“有子虽令学,曾几青云客。”这句表达了对逝者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学习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未能亲眼见证子女成功的遗憾。

“家家竞落莫,谁氏再丰硕。”这两句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家家户户都可能经历落寞,而逝者家庭却再次繁荣,表达了对逝者影响力的肯定。

“幸灾俗之常,而闵垂绝魄。”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常态的理解与同情,同时对逝者即将离世的哀痛之情。

“隔藩即仇雠,反眼视蛮貊。”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指出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与敌意,以及面对外族时的态度变化。

“封君有宽肠,春水满四泽。”这两句赞美逝者心胸宽广,如同春水般滋润万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蜉蝣生死间,天地一朝夕。”这两句以蜉蝣短暂的生命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脆弱。

“生荣死之安,盍受百鬼役。”这两句提出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鼓励人们在生前努力,死后也能得到安宁,甚至接受百鬼的侍奉,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

“寄言人世间,愿踵封君迹。”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精神的传承与敬仰,希望后人能够追随逝者的足迹,继续发扬其高尚品质与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评价,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驿宰之任姚江

道上有积潦,山下出蒙泉。

潦决泉之奔,厥委皆稽天。

我缨既我爱,我足匪我捐。

云崖监其原,浣濯信所便。

贵泉亦贵潦,明主之达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守溪王先生父八十

秋水满震泽,天然出芙蕖。

中心无雕琢,对此真起予。

旭日上东楹,照我白发梳。

发始黑如漆,已不任簿书。

竟作强项令,谁能藉阿誉。

彼茁者兰芽,秀发幸在渠。

甘以穷龃龉,而归老樵渔。

于今八十年,发白雪不如。

昨夜县帖下,宾詹有新除。

今晨府牒来,于星讲帷初。

顾此头上巾,重封廿年馀。

君恩东海波,岂止震泽潴。

愿为太平翁,长在泽边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范长史之寿国封在保宁

九斿飐晴风,缀锦帱行殿。

从官密于云,子更目如电。蹑足附子语,吾视子成?。

王衣虽青青,王宫百千眷。

一一当染之,侵寻染将遍。

南池匊作盘,锦屏蹴为碾。

良工巧更疾,及一州九县。

吾当泚笔俟,急续东平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送蒋敬之甥归湘

人言湘中风,我未识见之。

撅土朝熝笋,泲麻夜燃脂。

笋绵纬成筐,脂光照缲丝。

蟆虾羞入馔,粔籹不堪炊。

屑麦仅蒸麸,酿秫甘歠醨。

弃馀入邻疆,贩驵权不訾。

岂其自知盈,耻与操赢奇。

渐涵入骨髓,耳目常途迷。

自非上供输,白首无别离。

百屋如处女,何能拥高赀。

子舅始我言,厥初咎之谁。

譬彼行为山,一篑请自兹。

顾子亦举举,雄飞不能雌。

一楫割甥舅,张弧射群疑。

曲踊吾甚武,柆骞掇胡荽。

岂能媚庭帏,泥泥儿女姿。

湘土善敏树,湘荼未如饴。

彼飞云中雁,乐以无絷维。

唇厚掩虞齿,薇肥活夷饥。

秋风片帆白,淡月照所思。

归语湘中人,吾言百世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