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鹤吟

纸上画仙挂古壁,朝朝暮暮被烟熏。

泥塑钟离木雕木,不是元皇大道君。

近来尘世无丹诀,哑口道人俱不说。

武夷散人不辱仙,只图一日三碗雪。

白鹤白鹤何方来,丹墀绛阙几时开。

空中莫作嘹唳声,片云冷风何快哉。

鹤作声时我无耳,鹤振羽时我无眼。

蓬莱只是半步许,一生且做老担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见鹤吟》。从内容上看,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开篇两句“纸上画仙挂古壁,朝朝暮暮被烟熏”通过对比,表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画中的仙境虽美,但终究是虚幻,而现实中的尘世则充满了无情的烟熏。

接着,“泥塑钟离木雕木,不是元皇大道君”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超越。诗人不再追求那些被认为是仙境的幻象,而是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近来尘世无丹诀,哑口道人俱不说”表明现实世界中已没有了传统的仙丹秘诀,即使道士们也不再谈论这些了。诗人的态度是对传统修炼方法的怀疑与放弃。

“武夷散人不辱仙,只图一日三碗雪”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诗人宁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隐者,只求能享受到简单而纯净的自然之美。

“白鹤白鹤何方来,丹墀绛阙几时开”中,白鹤象征着仙界的使者,而“丹墀绛阙”则是仙境的门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高洁世界的向往,但也带有一种无奈,因为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

“空中莫作嘹唳声,片云冷风何快哉”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喧嚣之间的差异。诗人希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

“鹤作声时我无耳,鹤振羽时我无眼”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是仙界的象征——白鹤出现时,诗人也选择不去聆听和观望,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一种内心自足的境界。

最后,“蓬莱只是半步许,一生且做老担板”则表达了对仙境的淡然态度。蓬莱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而诗人却将其视为仅在“半步之遥”,但即使如此,也只愿意做一个平凡的老者,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却依旧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思想。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这是一首蕴含深意,情感丰富且哲思深邃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仙岩金仙阁

寒烟琐断梵王家,一篆博山飞冷蛇。

满天秋雨落琼花,清溪涨绿浸平沙。

老松压石岩争耸,青萝拽树牵云遮。

竹根倒出乌翅斜,夜半寒风搅宿鸦。

木鱼唤粥蝴蝶醒,岩头残月沉丹井。

形式: 古风

冬日同王茂翁联句(其二)

风箭射壁缝,寒棱入被单。

幽栖悄无梦,神思静常安。

纸帐悬冰帘,霜华结玉盘。

窗外竹敲竹,坛前幡动幡。

青灯寒燄短,红炭冷灰残。

暗香何处梅,彻夜相檀栾。

形式: 古风

可惜

人间何似神霄府,我今面目蒙尘土。

年来无梦到神霄,一度伤怀泪如雨。

风前无奈倚栏干,雪里不堪闻杜宇。

此情欲诉有谁知,只有春风知我苦。

竹篱断兮茆檐颓,桃花落兮猿声哀。

白云漠漠去无尽,青鸟杳杳何曾来。

不愁我死故自惜,有此枯骨知谁埋。

芳草连汀雨如织,春烟惨愁昼不开。

可惜可惜复可惜,幽怀欲吐不可得。

神霄有路平如掌,青云可梯星可摘。

可惜袖中一卷书,可惜手中一枝笔。

南方有人无消息,对花对酒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永州花月楼

春风夜飞招月檄,檄月司花月供职。

月落千娇百媚丛,诸花为月妍为容。

楼东月照楼西皎,楼西月向楼东笑。

月与花戏天中流,花与月浴江中浮。

月皆不管春风怒,花为月歌为月舞。

舞者媚绿歌娇红,争怜妒宠惊春风。

出有入无多变异,花竟不晓月之意。

江花恼天天花愁,东楼月掩西楼羞。

花亦自睡花自醉,月倦欲归归未至。

却缘晓钟呼月回,月回花醒花不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