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金仙阁

寒烟琐断梵王家,一篆博山飞冷蛇。

满天秋雨落琼花,清溪涨绿浸平沙。

老松压石岩争耸,青萝拽树牵云遮。

竹根倒出乌翅斜,夜半寒风搅宿鸦。

木鱼唤粥蝴蝶醒,岩头残月沉丹井。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冷的烟雾缭绕在梵王的居所,一缕篆香在博山炉中如冷蛇飞舞。
满天秋雨打落如琼花般晶莹的露珠,清澈的小溪水位上涨,浸湿了平坦的沙滩。
老松顽强地压在石头上,与岩石争相挺立,青藤缠绕树木,牵动着云朵的流动。
竹根倒映在水中,像乌鸦的翅膀倾斜,半夜的寒风吹过,惊动了栖息的乌鸦。
木鱼声敲响,唤醒了梦中的蝴蝶,岩头上的残月沉入了深红的井中。

注释

寒烟:寒冷的烟雾。
琐断:零散的样子。
梵王家:梵王的居所。
篆:篆香。
博山:古代的一种香炉。
冷蛇:比喻香烟盘旋上升。
琼花:比喻秋天的露珠。
清溪:清澈的小溪。
压石岩:老松压在石头上。
争耸:争相挺立。
青萝:青色的藤蔓。
拽树:缠绕树木。
乌翅:像乌鸦的翅膀。
搅宿鸦:惊动栖息的乌鸦。
木鱼:僧人敲的木鱼。
唤粥:唤醒吃粥的时间。
岩头:岩石的顶部。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丹井:深红色的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

“寒烟琐断梵王家,一篆博山飞冷蛇。”开篇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神秘古老的梵王庙宇之中。这里的“寒烟”给人以淡远之感,而“一篆博山飞冷蛇”则暗示着山中的神秘力量,宛如仙境。

“满天秋雨落琼花,清溪涨绿浸平沙。”接下来的两句,以秋雨和琼花为背景,渲染出了一种淡雅的意境。雨水将山谷洗涤得干净,而琼花在雨中更加鲜明,清溪的水则因而变得更加澄清。

“老松压石岩争耸,青萝拽树牵云遮。”这里通过老松与石岩、青萝与树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着天空伸展,展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竹根倒出乌翅斜,夜半寒风搅宿鸦。”诗人的笔触在这里转向细微之处,竹根下生长出的形如乌翼的物象,以及夜晚的寒风和树间的鸟鸣,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木鱼唤粥蝴蝶醒,岩头残月沉丹井。”最后两句,以木鱼的唤声和蝴蝶的苏醒为契机,引出了岩头上的残月和深邃的丹井。这里的意境更加宁静而神秘,似乎在诉说着山中的僧侣们的修行生活。

整首诗以其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幽深又充满仙气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冬日同王茂翁联句(其二)

风箭射壁缝,寒棱入被单。

幽栖悄无梦,神思静常安。

纸帐悬冰帘,霜华结玉盘。

窗外竹敲竹,坛前幡动幡。

青灯寒燄短,红炭冷灰残。

暗香何处梅,彻夜相檀栾。

形式: 古风

可惜

人间何似神霄府,我今面目蒙尘土。

年来无梦到神霄,一度伤怀泪如雨。

风前无奈倚栏干,雪里不堪闻杜宇。

此情欲诉有谁知,只有春风知我苦。

竹篱断兮茆檐颓,桃花落兮猿声哀。

白云漠漠去无尽,青鸟杳杳何曾来。

不愁我死故自惜,有此枯骨知谁埋。

芳草连汀雨如织,春烟惨愁昼不开。

可惜可惜复可惜,幽怀欲吐不可得。

神霄有路平如掌,青云可梯星可摘。

可惜袖中一卷书,可惜手中一枝笔。

南方有人无消息,对花对酒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永州花月楼

春风夜飞招月檄,檄月司花月供职。

月落千娇百媚丛,诸花为月妍为容。

楼东月照楼西皎,楼西月向楼东笑。

月与花戏天中流,花与月浴江中浮。

月皆不管春风怒,花为月歌为月舞。

舞者媚绿歌娇红,争怜妒宠惊春风。

出有入无多变异,花竟不晓月之意。

江花恼天天花愁,东楼月掩西楼羞。

花亦自睡花自醉,月倦欲归归未至。

却缘晓钟呼月回,月回花醒花不知。

形式: 古风

王仙君谶

持蠡一酌白龟泉,滋味有若醍醐然。

白龟上合玄武精,碧溜甃玉寒涓涓。

何人汲水灌皂木,树必开花趁春绿。

前人遗谶人不知,皂木本应奎娄宿。

金水木火结成丹,复用真土筑为坛。

阿谁会此造化机,千日药成登云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