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

萧萧北风起,孤棹下江濆。

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

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

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北风呼啸而起,小船孤单地顺江而下。
傍晚时分,往来的行人都已散尽,春日的河流在南北分开流淌。
御亭边的草丛茂盛,芜城上方云雾缥缈。
我目送你直到视线所能及的千里之外,只留下空旷的山中,我独自凝望你的离去。

注释

萧萧:形容风声。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孤棹:孤单的小船。
江濆:江边。
暮客:傍晚的旅客。
去来尽:都已离开或归来,指行人散尽。
春流:春天的水流。
南北分:在南北方向分开。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御亭:古代帝王出行时停留的亭子,这里泛指亭子。
渺渺:遥远、迷茫的样子。
芜城:荒废的城市,这里可能指代诗人送别之地。
相送:送别。
目千里:用眼睛送别至极远之处,形容目送时间之长,距离之远。
空山:空旷的山野。
独望君:独自望着你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在江边与友人卢孟明告别,后者将回到扬州。开篇“萧萧北风起,孤棹下江濆”两句,通过北风的萧瑟和独木舟在江上的摇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情景,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界变化。

中间四句“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则是对送别场景的具体描写。“萋萋”一词形容了御亭周围草木的郁郁葱葱,而“渺渺”则形容了远方城池之云的遥远与迷茫。最后两句,诗人通过目送千里、独自在空山中望着离去的朋友,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辽阔,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分离的无奈与哀伤。在唐代众多送别诗中,此作以其独有的平和、淡远之美,给后世留下深刻印象。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李侍御萼岁初夜集处士书阁

迟贤心置阁,高意此郊居。

古径行春早,新窗见月初。

放歌还倚瑟,讲道亦观书。

为我留禅位,来逢此会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

许令如今道姓云,曾经西岳事桐君。

流霞手把应怜寿,黄鹤心期拟作群。

金箓时教弟子检,砂床不遣世人闻。

桂阳亦是神仙守,分别无嗟两地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阎士和望池月荅人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