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且富有深情的夜景。"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月光如水般流泻到池塘之中,两只蛾虫在月光下仿佛想起了它们曾经栖息的图画。这两句通过对比月光与蛾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情境。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进一步描绘了月光在水面上的模糊和柔美,就像轻轻飘落的粉末,连月亮本身也变得不再清晰,如同画中的眉形散去,无法聚焦。这样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梦幻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情绪。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枕着枕头,月光如同寒冷的林木渗透进室内,让人不由得惊醒过来。这里的“帷”指的是室内的窗帘或门帘,但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如同被外界的孤寂与寒冷所包围。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虽然身在此地,却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思念,不必怨恨这份独自承受的情愫,因为这种相思是双向的,是互通的。
整首诗通过月光、水面、蛾虫以及室内外景物,巧妙地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情和孤寂。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但又不失温柔与深情,是唐代词人在抒发个人情感时常用的手法。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细腻描摹。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宦游三楚外,家在五陵原。
凉夜多归梦,秋风满故园。
北书无远信,西候独伤魂。
空念青门别,殷勤岐路言。
写得长松意,千寻数尺中。
翠阴疑背日,寒色欲生风。
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
一枝遥可折,吾欲问生公。
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
求真初作传,鍊魄已成仙。
鹤驾迎缑岭,星桥下蜀川。
逢君竹林客,相对弄清弦。
影刹西方在,虚空翠色分。
人天霁后见,猿鸟定中闻。
真界隐青壁,春山凌白云。
今朝石门会,千古仰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