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衍元夜同登黄楼

车马竞清夜,人物秀三楚。

登临得免俗,兹楼岂时睹。

同来两稚子,冠者亦四五。

落落俱可人,颇亦厌歌鼓。

山月出未高,潜鳞动寒浦。

樯灯接疏星,夺目粲不数。

魏侯转物手,百好趋就叙。

得句未肯吐,秀气出眉宇。

水净纳行影,山空答脩语。

夜气稍侵肌,鸟骇去其侣。

清游岂有极,喜事戒多取。

投静未免喧,于今岂非古。

永怀寂寞人,南北忘在所。

横岭限鱼鸟,作书欲谁与。

情生文自哀,意动足复伫。

凭槛共一默,望舒已侵午。

形式: 古风

翻译

车马在深夜中忙碌穿梭,这里的人物才俊汇聚三楚。
登上此楼,得以超脱世俗,这样的景致何时能再遇?
一同前来的有两个孩子,还有四五个成年人。
他们举止大方,都讨人喜欢,对歌舞有些厌倦。
山间的月亮尚未升高,潜藏的鱼儿在寒冷的水湾中跃动。
船上的灯火与稀疏的星星相接,明亮耀眼,令人目不暇接。
魏侯的手法娴熟,各种美好的事物都向他聚集。
他虽然得到佳句却不轻易说出,秀美的气质流露在眉宇间。
水面清澈,映照出行者的影子,山间空旷,回应着深沉的话语。
夜晚的凉气渐渐侵入肌肤,鸟儿受惊,离开了同伴。
清幽的游历哪里会有尽头,喜悦之事应适可而止。
寻求宁静难免会遇到喧嚣,这在如今难道不是古人的常态吗?
我长久怀念寂寞的人,无论南北,都不在意所处之地。
横亘的山岭阻隔了鱼鸟的往来,我想写信给谁呢?
情感在文字中自然流露出哀愁,心意触动,脚步也不由得停下。
我们倚栏沉默无言,时间已近正午,望舒已经升起。

注释

清夜:深夜。
三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登临:登山或游览。
俗:世俗之事。
稚子:小孩子。
冠者:成年人。
落落:大方,洒脱。
歌鼓:歌舞。
潜鳞:隐藏的鱼儿。
樯灯:船上的灯火。
魏侯:此处可能指某位有才华的人。
秀气:才华出众。
永怀:长久思念。
作书:写信。
望舒:神话中的月神,此处指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车马喧嚣,人物众多,诗人与众友人登楼避俗的场景。他们欣赏着三楚之地的美景,孩子们的天真和成人的沉静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山月初升,江面寒浦泛起涟漪,远处的樯灯与星空交相辉映,显得璀璨夺目。魏侯才华横溢,却含而不露,他的秀气流露于眉宇之间。

诗人感慨于清夜的宁静,水波倒映着行影,山间回荡着交谈声。夜深渐凉,鸟儿受惊飞散,清游的乐趣似乎无穷无尽,但诗人提醒要适可而止。尽管身处喧闹之中,他们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忘却南北之别。诗人对寂寞之人怀有深深怀念,感叹无人可共此情,只能在书信中寄托情感,字里行间充满哀愁与期待。

最后,诗人与朋友们在栏杆旁默默相对,时间已近中午,月亮也已升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元夜登楼的清雅氛围以及诗人对友情和孤独的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魏衍闻莺

春力著人朝睡重,叶底黄鹂鸣自送。

绿幕朱栏日观明,回廊侧户风帘动。

昨夜春回到寒谷,好鸟飞来把脩竹。

整翰厉觜初一鸣,已落君诗专妙独。

退红著绿春事残,后时独立知何言。

侧听不尽已飞去,怀抱此时谁与论。

形式: 古风

奉陪内翰二丈醴泉避暑

疾雷倒海不成雨,黑云衔日蚕不吐。

深院回廊昼日长,青帘朱幕风铃语。

神仙中人龙作马,翠旌绛节从天下。

竹冠芒屦紫绮裘,曳杖林间观物化。

清池照眼自生凉,脩竹回阴欲过廊。

樽酒未空高兴动,含毫欲下云飞扬。

俗闻道士业符医,未语已作庸人样。

但知一扇博百金,岂识双松到千丈。

蝇头小字密著行,四座欢叫醒而狂。

忽惊天姥到庭户,风篁露草鸣寒螀。

回天却日有馀力,小试席间留翰墨。

请公慎用补天手,入佐后皇和玉石。

形式: 古风

奉酬应物

论世阙真是,憎好成愚贤。

众手挽跛牂,拟度骅骝前。

与子早相好,于今不知年。

似从欲著帽,忧喜同华颠。

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填沟偶不死,挥刃忽自全。

病马试春草,游鱼纵奔川。

稍思升斗禄,筦库未阙员。

一饥尚可忍,百岁当复延。

相予乘下泽,得句要子宣。

此生期乐死,它日须诗传。

缩手著袖间,弹棋一争先。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妾薄命二首(其二)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