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僧书

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

剪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

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我回归到紫色山岭,书信从白云间飘来。
修剪竹笋刻下寒冷的文字,夜晚的火花中焚烧着芬芳的诗篇。
想要跟随香气的引导到达,无需借助定时的钟声催促。

注释

身:身体。
归:回归。
紫霄岭:紫色的山岭,象征仙境。
书:书信。
白云:象征纯洁或高洁。
剪:修剪。
笋:竹笋。
寒字:寒冷的文字,可能指书法。
烧花:焚烧花朵,可能指诗文的燃烧。
芳夜雷:夜晚的雷声,可能是比喻或象征。
想:想象。
香驭:香气的引导,可能指心灵的指引。
至:到达。
假:借助。
定钟:定时的钟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得僧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生活的向往。开篇“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境界,其中“紫霄岭”常象征仙境或高远之地,“书下白云来”则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僧人的书信,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紧接着“剪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一句,生动地展示了僧人在深山中冥思苦读的情景。“剪笋”指的是修剪竹子以作书简,“发寒字”则形容文字间透出的超凡脱俗之意;“烧花”可能是指点燃香料或花瓣,借以助兴,“芳夜雷”则是一个富有禅机的意象,通过夜晚的雷声来表达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鸣。

最后,“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够像他们那样自由自在,不被世俗的时钟所束缚。这里的“香”可能指的是禅房中焚烧的香料,“驭至”则是希望自己的思绪能够随着这种香气到达僧人的精神世界;“不假定钟催”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时间观念的心境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意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脱离尘世纷扰的一种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悼豆卢策先辈

丧车出东门,生时马无力。

何处入黄泉,嵩高山西北。

室人万里外,久望君官职。

今与牵衣儿,翻号死消息。

平生江海上,我不空相识。

远客迷畏途,孤鸿伤一翼。

行将鸡黍祭,已是乌鸢食。

劝酒执御郎,行人有哀色。

先悲三尺土,经岁哭不得。

眼前双双流,故袂安可拭。

一拜隔千里,生人意何极。

唯有阳春曲,永播清玉德。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晚山蝉

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

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章华宫行

烟渚南鸿呼晓群,章华宫娥怨行云。

十二巫峰仰天禄,金车何处邀云宿。

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

岂无一人似神女,忍使黛蛾常不伸。

黛蛾不伸犹自可,春朝诸处门常锁。

形式: 古风

萧史图歌

霜绡数幅八月天,綵龙引凤堂堂然。

小载萧仙穆公女,随仙上归玉京去。

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

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

露痕烟迹渍红貌,疑别秦宫初断肠。

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