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和叔赴淮阴尉

底事书生用一官,彊随时样著衣冠。

千年蠹简人情冷,百折羊肠世路难。

未必功名欺老大,且凭书信报平安。

秋风我亦淮东去,留取江山对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送袁和叔赴淮阴尉》。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

“底事书生用一官”,开篇便点明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赴任。这里的“底事”即是指朋友担任的官职,表达了一种淡定的态度,似乎在说无论何种职位,都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接下来的“彊随时样著衣冠”,则描绘了朋友准备赴任的情景。这里的“彊”字用得好,既有坚强之意,又带有一丝不舍之情。诗人在此传达了一种对友情深厚的赞美。

第三句“千年蠹简人情冷”,则是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心冷暖的感慨。“蠹简”指的是古书中的虫蛀,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千年的古籍,也无法免俗人情冷暖的变迁。

“百折羊肠世路难”,这句则转向对朋友未来道路的担忧。“百折”形容世事多艰,犹如羊肠小道,曲折无常。诗人在此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关切和复杂情感。

第五句“未必功名欺老大”,则是对功名的一种超然态度。“欺”字意味着欺骗,这里指的是功名可能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诗人似乎在劝慰朋友,不必过于追求功名。

“且凭书信报平安”,是对朋友的温馨嘱托,希望他通过书信传达平安的消息。这不仅是对朋友身体健康的祝愿,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两句“秋风我亦淮东去,留取江山对眼看”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也要踏上旅程的决心。这里的“秋风”是季节的描写,同时也是离别的象征。“淮东”特指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这里用来表示一个方向,也隐含着诗人将随朋友一同前往或追随其足迹。“留取江山对眼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视,以及一种坚守初心、不忘旧谊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它流露出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篇送别之作中的佳篇。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高南仲之华亭

子向云间去,吾空泽畔吟。

长因句中眼,不忘别时心。

梁木蟠根大,渊泉汲绠深。

丈夫千载事,莫待鬓霜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高南伯入太学

我昔桥门客,于今喜送君。

天资自金玉,风味更兰薰。

各为亲年重,难忘别意勤。

功名何必问,怒翼正垂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其三)

小隐横溪胜,青山照眼高。

芝兰春满座,风雨醉挥毫。

苦恨登门晚,深惭倒屣劳。

公归佩荷橐,肯问及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其一)

夙昔青云上,谁令鬓发苍。

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

牢落山林久,间关道路长。

西风足清啸,几日上瞿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