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瘦石零花半塔欹,萧条香蜕葬江湄。
尚书老死遗民尽,谁署天潢小裔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寂静的画面,以瘦弱的石头和零落的花朵衬托出半倒的佛塔,显示出环境的荒芜与萧瑟。"香蜕葬江湄"暗示了僧尼的亡故,她的遗体被安葬在江边,增添了哀伤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感叹尚书一类的官员已经全部离世,当地的遗民也所剩无几,无人再能为这位身份显赫的女性撰写墓志铭,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凋零。整体上,这是一首寓含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无常之叹的哀挽之作。
不详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秀容入后瑶光废,法侣飘零闭绮窗。
应有香魂归吊月,佛楼寒火碧秋幢。
二百年来一帧完,九莲遗迹已飘残。
老尼也识沧桑感,不作寻常绣佛看。
胜朝遗老半为僧,短发萧萧百感增。
谁识天家留佚女,比丘尼派衍南能。
西山曾访王姑寺,吊古南来又此庵。
一样女儿身说法,满天花雨落优昙。